吴宫词


【原文】:

屧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

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原文作者】:[清]庞鸣

【鉴赏】:

庞鸣(约1692年前后在世),字逵公,江苏嘉定人。这首诗从沈德潜《清诗别裁》中选出。

诗咏春秋史事,说吴王和越王同是长夜不眠,但一为谋求复国,一为沉酣宴乐,究兴亡之由,启发人们去认识在荒淫安乐中潜伏着国家覆灭的危机这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屧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屧廊”,即响屧廊。传说系吴王为西施构筑的。“苎萝春”,苎萝山的春色,借代指绝代美女西施。《苏州图经》介绍“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五里,西施所居也。”“沉醉”,据《述异记》所载,指“夫差筑姑苏之台,为长夜之饮。”西施因吴越争雄,得有机遇由“越溪女”变成“吴宫妃”,而吴王贪色,日夜与之行欢作乐,这就种下了亡国的祸根。

“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卧薪”,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复国。“台畔”与“台上”,是荣辱殊异的不同地位,一个念念不忘复国以报仇雪耻,一个娱情歌舞而醉生梦死,虽说越王与吴王都夜不思寐,但双方的想法与做法却不一样,暗示着东吴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李商隐在《吴宫》中亦写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说在吴王灯红酒绿的宴饮之后,满宫的人们都醉去了。吴宫内寂静无声,唯有御沟的潺潺流水,在涓涓地缓淌着,载着漂浮着的残花流出宫殿。这可以作为“沉醉君王夜宴频”的具体记实。国之兴亡盛衰,从来在于人治,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最后灭了吴国。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吴宫早就荒废。全诗巧用对比吟出了深刻的哲理,很有说服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