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散曲术语。在一个套曲里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一种体式。南北曲由于音乐特性不同,最初二者不可兼用,它们的曲牌不能出现在同一套曲之内。元中叶以后,这一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沈和(字和甫)以南北曲合腔,所作套数《湘八景》以〔仙吕〕〔赏花时〕(北)-〔排歌〕(南)-〔那吒令〕(北)-〔排歌〕(南)-〔鹊踏枝〕(北)-〔桂枝香〕(南)-〔寄生草〕(北)-〔乐安神〕(南)-〔六么序〕(北)-〔尾声〕(南)联缀成。以后,作曲者纷起仿效,从同一宫调内选取若干音律相和谐的北曲和南曲曲牌,交错使用,联成套曲。明清时更是广为应用。南北合套一般是一南一北相间,但如果音律和谐,亦不必以此为定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