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名词。明王骥德《曲律》说:古无拍,魏晋时宋纤善于击节,始制为拍。他又说,古拍板无谱,唐玄宗命黄番绰始造之,而曲句之长短,字之多少,调之紧慢,全以板作节制,故称“板”“眼”。具体说来,唱曲时,以鼓板来按节拍,凡是强拍均击板,故称为“板”;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以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后一弱拍称“末眼”);这二者合称,则是“板眼”。工尺谱中通常用“、”或“×”代表“板”,以“。”和“·”代表“中眼”和“小眼”。乐曲节拍由一板一眼构成者称为“一眼板”,即二拍子;由一板三眼构成者称“三眼板”,即四拍子;无固定板眼者称“散板”;有板无眼者称“流水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