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志篇


【原文】:

以骥捕鼠,曾不如狸。

饿夫获璧,不如得糜。

【原文作者】:[明]王廷栋

【鉴赏】:

这首诗全用比喻抨击了用人不当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人尽其才的深刻哲理,给人以形象而有益的思想启示。

“以骥捕鼠,曾不如狸”,让良马去捉老鼠,这是有违常识的笑话,怎好与猫去相比呢?捕鼠,本是猫的职能,而非马所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鼠被马捕无论如何不会成为客观存在。可是类似这种情况却在社会上时有出现,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被安排至不适当的位置,无用武之地,这与“以骥捕鼠”何异?很明显,诗人于沉沉的哀思之中,对压抑人才的黑暗社会,给予了无情的鞭笞。“有能必见用”(韩愈:《驽骥》),有才能的人一定要被任用,否则遭到埋没,岂不可惜!这如同一匹骏马,要给它提供放辔驰骋的场所,才可见其神采风姿,同样的道理,人才若是被赏识,也才得大展宏图。

“饿夫获璧,不如得糜”,饥饿难忍的人迫切需要的是能够使他饱腹的吃物,若是给他一块美玉那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是比方贤能之士渴望圣君能够任用他们,好让他们为国效力,除此而外,任凭其他什么再好的去处也不能满足久盼的心愿。看得出,诗人感叹社会对人才的摧残。“有德必见收”(韩愈:《驽骥》),有道德的人一定要被收留,否则让小人得志,奸佞当道,那会带来国衰之危。德才兼备的时贤,是治国安邦的顶梁柱,若能重用他们,则会使国势昌盛。相传商朝缔造者成汤和周朝开国君主武王,因能慧眼识贤,任用了卓有才干、德高志洁的伊尹、吕尚,完成了惊人的伟业。这说明了识才、用才的重要。

人们不希望听到“以骥捕鼠”的奇闻,也不愿意看到“饿夫获璧”的怪事,往昔如此,而今亦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