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齐之
其二
寂漠何始,理玄通微。
融然忘适,乃廓灵晖。
心悠缅域,得不践机。
用之以冲,会之以希。
其四
慨自一生,夙乏惠识。
托崇渊人,庶藉冥力。
思转毫功,在深不测。
至哉之念,主心西极。
这是两首以艰深写浅近、宣扬佛理的作品,诗中叙述了诗人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当然,诗人处于玄学极盛的东晋时期,诗中也反映了当时佛理与玄学混而难分的现实。
第一首开头两句“寂漠何始,理玄通微”,用玄学说佛理,点明虚无要旨。“寂漠”即寂寞。《庄子·天道》曰:“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道家认为有起于无,王齐之借用玄学这个道理,意思是说佛家学说“理玄通微”,十分玄妙,一旦悟得佛家三昧,即可以“融然忘适,乃廓灵晖”,达到荣辱俱忘、心至禅悦之境。“心悠缅域,得不践机”二句,颇有禅味,所谓“缅域”,表面是指遥远的地方,借指佛家要义和彻悟之境。诗人认为佛家的理论也如同玄学一样,可悟而不可求,并不是靠汲汲追求、刻意修行而获得的,这颇合于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特别是诗中最后两句:“用之以冲,会之以希”,进一步说明了佛学的神秘和禅学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冲”,亦是玄学术语。《老子》说:“道冲而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即是空虚,这里指佛家之四大皆空。“会之以希”,乃是作者感叹世人愚昧,难晓佛理。
第二首较第一首写得稍明白些。诗中所谓“惠识”,即“慧识”。《坛经》三一曰:“自性心地,以智惠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诗人既喟叹自己“夙乏惠识”,显见远远没有达到禅悟之境,不知“识自本心”,而希求“托崇渊人,庶藉冥力”。“思转毫功,在深不测”,希望凭藉佛的法力,帮助自己获得解脱。特别是篇末两句:“至哉之念,主心西极”,诗人抒写了自己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显见诗人仍停留在禅宗所说的“见闻读诵”、“悟法解义”、“依法修行”阶段,距离“一切无染,但离法相,作无所得”(《坛经》四三)的“最上乘”颇为遥远。当然,王齐之所处的时代,距离禅宗之兴尚有数百年,自然也不会达到后世禅宗那种彻悟的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