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诗


晋·史宗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

未若清虚者,带索被玄裘。

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

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

据《高僧传》记载,史宗常在广陵白土埭上放声而歌,自得其乐。有时有人赏他一些钱财,他旋即又施舍给当地民众。这时檀祇正在江都令任上,听说后颇以为奇,召来府中。史宗应对敏捷,无所拘执,谈儒说佛,博贯古今,并当场赋此《咏怀诗》一首。檀祇知他不是寻常之人,厚赐布帛,遣还所在。这首诗就是史宗当时即兴之作,表现了他无欲无忧、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因为是即兴之作,故一开头就直奔主题,“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这是史宗自己的人生体会,更体现着佛家的智慧和哲理。大概人一有了对外物的贪欲,就堕入了无边苦海,得到的总想保持住,没有的总要千方百计谋取到。人的欲望是永远难以满足的,故此产生种种的痛苦烦恼。但反过来讲,人若能够归心空王,摆脱对外物的执著,自可无忧无虑,从三界六道的轮回中解脱出来。两句诗一反一正,指出贪欲乃人生诸苦之根本。

“未若”两句,则乘势转下,指出了一种摆脱执著、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清虚者”指深谙世界本空之理,而心地清虚空明的高人。带索,即以索为带,用绳索做腰带,概指一种简陋易于满足的生存条件。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对于一个明于佛理的人来说,已经足矣。高堂华屋、金馔玉食、锦衣绣带,非不美盛,但为了这些奢侈,这些身外的感官享受,人就会失去很多自由,甚至连自己的本性也要丢失了。“被玄裘”含有两义,从字面上看,仍是指粗糙的衣着、简朴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含有沉浸妙理之中,按照佛老二家的人生观而生存的意思。

“浮游”承上两句来,上两句写简朴的生存条件,这两句写自由超脱的人生态度。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海上浮沤,旋起旋灭,所以人不应为外物拘执,束缚一生,而应当放心任性,像一叶没有羁绊的小舟一样,在世海里自在漂浮。这种潇洒放旷的人生态度,显然受着玄学思想的一定影响,更适合整个时代的潮流。

最后两句明确表明自己的志愿。我已经打定主意,要摆脱人世尘劳,在远离人世喧嚣的山林里,栖息自己的身心,与世无争,平平静静、安闲淡泊地了此一生。前边的种种说理,都是准备,到此则水到渠成,脱口而出,自然收束了全篇。

这首诗没有空谈抽象枯燥的佛理,而是直指根本,阐明了一种无欲无求、超脱放旷的生活方式。因为是即兴而作,故诗意明白,语言质朴,不枝不蔓,一语道破,有类口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