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以采蘩,(齐蘩作繁。)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沚、事,之部。)
于以采蘩,
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
公侯之宫。
(中、宫,中部。)
被之僮僮,(三家僮僮作童
夙夜在公。童。)
被之祁祁,
薄言还归。
(僮、公,东部。祁、归,微部。)
【译文】:
要采白蒿到何方?到湖边去沙滩。采来白蒿做啥用?公侯祭祀要用它。
要采白蒿到何方?在那深山水涧边。采来白蒿做啥用?献给公侯祭宗庙。
守候女奴多又多,日日夜夜侍斋宫。女奴多得祁祁如云,啥时祭祀完了能回家。
【评介】:
《采蘩》三章,章四句。这是写女子参加祭祀的诗。诗中“公侯”要举行祭祀,就须准备醇酒芼羹,大事铺张,令其众多女奴到池沼、水塘、山涧去采白蒿,日日夜夜劳苦,并守候在宗庙的斋庐中,供王公贵人驱使,在无限怨恨之中,她们喊出:“何时祭祀完了能回家”。
历来对诗中的“事”解释有争议。一说“事”,指公侯祭祀宴飨的事。依古代礼俗,蘋、蘩、蕴、藻,都是芼牲水草。芼牲,就是把菜蔬加在“牲”上,或用菜杂肉为羹,即指醇酒芼羹,以供祭祀。一说“事”指蚕事。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曰:“夫人亲蚕事于公宫也。”又引陆氏佃云:“蒿青而高,蘩白而繁。《七月》之诗曰‘采蘩祁祁’以生蚕也。”他们都认为蚕是从蘩而生的,古人又重农桑。无论“事”指祭祀,还是指蚕事,共同点都是奴役女奴去干,因此二说都可以讲得通。
全诗三章,前两章一问一答,描写女奴们到处采白蒿的劳动情景,最后一章揭出此诗的宗旨,感情色彩也很强烈,发出了抱怨的心声。本诗在写作技巧上很有特点。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曰:“首二章事琐,偏重叠咏之。末章事烦,偏虚摹之,此文法虚实之妙,与《葛覃》可谓异曲同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