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台有泚,(三家泚作玼。)
河水。(齐
作洋。)
燕婉之求,(鲁韩燕作嬿,齐
籧篨不鲜。作暥。)
(泚、,脂部。鲜,寒部。脂寒合韵。)
新台有洒,(韩洒作漼。)
河水浼浼。(韩浼浼作浘
燕婉之求,浘。)
籧篨不殄。(三家殄作腆。)
(洒、浼、殄,文部。)
鱼网之设,
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
得此戚施。
(离、施,歌部。)
【译文】:
河上新台灿烂耀眼,河水汪洋漫无边际。本想嫁给文雅善良的男子汉,没想是个驼背的丑矮胖。
河上新台高又高,河水滚滚浪滔滔。本想嫁给文雅善良的男子汉,原来是个驼背的丑八怪。
为了打鱼才撒网,谁知打了个癞蛤蟆。本想嫁给文雅善良的男子汉,还是嫁了个老丑驼背恶心样。
【评介】:
《新台》三章,章四句。《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这是说卫宣公为其子伋娶于齐国,尚未成婚,因闻女美而欲自娶,遂于黄河边上建造新台,在齐女初入卫境时,将她截留。卫国人民针对这件丑事,作此诗讽刺宣公,将他比作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以嘻笑来作怒骂。但今人学者研究认为此诗好像是一位妇人遭了媒婆的欺骗,所嫁非人,因而发出的怨词。可备一说。
这是讽刺性很强的一首民歌。诗中将卫宣公比作人人恨,人人烦的癞蛤蟆,以此喻卫宣公的丑陋可憎,它辛辣有力地剥下了他的统治者至尊至上的面皮,使之露出丑恶的原形。在揭露批判作用和讽刺艺术效果上,与《魏风·硕鼠》相媲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讽刺诗。
诗中以“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起兴,用以隐喻男女双方所恋的对象。闻一多《诗经通义》:“《国风》中凡言鱼者,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廋语(隐语),无一实拾鱼者。”古今诗歌中多以捕鱼、钓鱼喻男女求偶之事。如唐代民歌《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又《僮人情重歌》:“天上无风燕子飞,江河无水现沙磊。鱼在深塘空得见,哄哥空把网来围。”
全诗各章均以幻想与现实相悖,构成强烈对比,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一章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二章以“燕婉之求,籧篨不殄”,三章以“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各二句,分别构成对比,意思是说她希望找一个理想俊俏的好对象,现实结果呢,却是一个鸡胸驼背的丑汉,对比强烈,反衬怨情。特别是末章前二句,以本想撒网捕鱼而得癞蛤蟆,比兴得非所求。其嘻笑、怒骂、讽刺皆在其中,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