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


【原文】:

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鲁无作亡。)

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鲁何作胡。)

(皮、仪、为,歌部。)

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鲁何作胡。)

(齿、止、俟,之部。)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三家胡作何。)

(体、礼、死,脂部。)

【译文】:

相鼠还有皮,人却没有威仪。人没有威仪,不死为什么呢?

相鼠还有牙齿,人却没有容止。人没有容止,不死怎的?

相鼠还有肢体,人却不懂礼。人不懂礼,还不赶快死。

【评介】:

《相鼠》三章,章四句。这首诗的宗旨,《诗序》认为:“《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诗中言人无礼仪,还不如鼠之有皮。这是旧说。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此诗是当时人民对卫国腐朽统治者糜乱生活的憎恨与咒骂。从全诗的思想内容看,此说可信。

《相鼠》这篇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地位和影响的,是一首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并与《魏风·硕鼠》著名于世。诗中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发出了切齿的呼喊:“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这是诗人在咒骂,你们这些连耗子都不如的东西,还活着干啥,赶快死了吧!可见这种对立情绪是很激烈的。它像一把匕首,无情地刺向腐朽没落的统治阶级。

《相鼠》是《诗经》中的名篇之一,在艺术手法上也是很成功的。全诗是把统治阶级和老鼠相比较。将人与鼠相比,这很奇特,通过比较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比的结果得出这伙统治阶级是一群连禽兽都不如的东西。相鼠“有皮”、“有齿”、“有体”,可是统治阶级却“无仪”、“无止”、“无礼”,这种比较产生了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之情力透纸背。这种对比手法,在《诗经》中是常见的。诗中的相鼠,据考证见人若拱,似有礼仪,故诗之所以起兴也。明人陈第云:“似鼠颇大,能人立。见人则立,举其前两足,若拱揖然。”又陆佃曰:“今一种鼠,见人则交其前两足而拱,谓之礼鼠,亦或谓之拱鼠。”韩愈《联句》云:“礼鼠拱而立。”

该诗形式四言一句,四句一章,一章一韵。富于变化。章节重叠,反复咏唱,用以加强抒情的感染力。正如陈子展所说:“恶之欲其死,反复言之,见其恶之深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