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


【原文】:

考槃在涧,(三家槃作盘。韩

硕人之宽。涧作干。)

独寐寤言,

永矢弗谖。

(涧、宽、言、谖,元部。)

考槃在阿,

硕人之薖。(韩薖作。)

独寐寤歌,

永矢弗过。

(阿、薖、歌、过,歌部。)

考槃在陆,

硕人之轴。(鲁轴作逐。)

独寐寤宿,

永矢弗告。

(陆、轴、宿、告,幽部。)

【译文】:

乐意游荡山水间,大丈夫心地宽。独睡独醒独自言,此乐永誓不忘它。

乐意游荡在山坡,大丈夫不怕挨饥饿。独睡独醒独自唱,永誓不与他人来往真快乐。

乐意游荡在原野,大丈夫不怕病折磨。独睡独醒独自卧,此乐永誓不与他人说。

【评介】:

《考槃》三章,章四句。这是《国风·卫风》中的一篇,约成于春秋时期。从诗的内容看,作者可能是个隐士,诗中写他乐意在山水间过着隐居生活,宁可挨饿受疾病折磨,乃自得其乐,诗中字里行间爆发出隐者的愤闷与不满,在客观上对现实有批判作用。

对此诗历代学者解释不一。概括起来有四:一为刺庄公之说,如《诗序》:“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指武公),使贤者退而穷处。”二为非刺庄公之说,如王柏《诗辨说》:“诗文未有见弃于君之意,则亦不得为刺庄公矣。”三为美贤者隐处不忘君国之说,如程颐《诗新解》:“考槃观其名,已可见君子之心,处之已安,知天下决然不可复为,虽然如此退处,至于其心,寤寐不忘君。贤者之退,穷处涧谷间,虽德体宽裕,而心在朝廷,寤寐不能忘怀,深念其不得以善道告君,故陈其由也。”四为美贤者隐处之乐说,如南宋朱熹《诗集传》:“诗人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而硕大宽广,无戚戚之意。虽独寐而寤言,犹自誓此之乐也。”又引《孔丛子》:“子曰:‘吾于考槃见遁世之士,无闷于世’”以立其说。以上备录诸说,可供参考。现当代学者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也从旧说,认为咏隐士生活;有的说“记梦”。是诗人做梦同他心爱的人对话、对歌、对唱。认为诗中的“寤言”、“寤歌”、“寤宿”,同《东门之池》中的“晤歌”、“晤言”、“晤语”相同。它是以言词互相问答,或以歌声互相唱和。现在贵州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相恋,互相“对歌”,和这正同(《诗经全译》);还有的认为这首诗,是一位农村的小伙子在睡梦中梦见和他的情人幽会时,山盟海誓的诗歌(《诗经国风今译》)。

以上介绍新旧诸说对《考槃》这篇诗的理解或许有益。细读此诗,还是以写隐士生活说符合诗的本义。全诗三意,一章“永矢弗谖”。不怕隐居孤立,乐在其中。二章“永矢弗过”。不怕穷饿以死,乐在其中。三章“永矢弗告”。不怕没世无闻,乐在其中。刘玉汝《诗缵绪》:“弗谖以心言,弗过以身言,皆在己者。弗告,则弗以告人矣。”

这首诗写隐士自得其乐的生活,实际反映了隐士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言在此而意彼”,这就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精练,状物写人形象生动,感情奔放,由“永矢弗谖”,到“永矢弗过”,最后发出“永矢弗告”的愤恨之言,读之有一唱三叹之感。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之曰:“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可以说是深得诗意中肯之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