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于田


【原文】:

叔于田,

巷无居人。

岂无居人?

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

(田、人、仁,真部。)

叔于狩,

巷无饮酒。

岂无饮酒?

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狩、酒、好,幽部。)

叔适野,

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

(野、马、武,鱼部。)

【译文】:

叔去打猎,巷里好似没有人,难道真的没有人,只是不如叔好,真正俊美又仁爱。

叔去打猎,巷里没有饮酒人,难道真没饮酒人,只是不如叔好,真正俊美人品好。

叔去野外,巷里没有驭马人,难道真没驭马人,只是不如叔好,真正俊美又勇武。

【评介】: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古来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诗人刺庄公。汉代经生以为“叔”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以为此诗“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三家无异义。严粲《诗辑》发挥《序》意说:“诗人之意,谓段之不令,而群小相与纵臾如此,必为厉阶以自祸,庄公奈何不制止之。”其二,左右近习美共叔段。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如必泥‘叔’字,则谓叔之左右近习之人美之,始得。”高亨《诗经今注》从其说。其三,今人多从崔述《读风偶识》所说:“仲与叔皆男子之字。”而认为此诗是对武士仁厚善猎的赞美。

诗凡三章,每章五句。诗人反复赞美武士的容貌英俊,道德仁厚,武艺高强。而且赞美的方式十分巧妙。先是以否定句式极度夸张,“巷无居人”,“巷无饮酒”,“巷无服马”,再是诗人自问自答,“岂无居人,不如叔也。”“岂无饮酒,不如叔也。”“岂无服马,不如叔也。”用众人衬托武士的英俊勇武举世无双。钱钟书先生于《管锥篇》中专文考证了这种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如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便明显是受《叔于田》语言技巧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