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绩
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这首诗吟咏的是一个“空”字。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它各自的因和缘,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常住不变的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故称之为“空”。《大智度论》五:“观五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维摩经·弟子品》:“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根据佛教宣扬“诸法皆空”,以悟“空”为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佛教为“空门”。是诗以“空”字为诗眼,咏诗抒怀,以极精简的笔墨,阐明了禅理。
诗由眼见之行云写起,行云似僧人云游天下,飘浮不定,四海为家,因有眼前行云系故乡行云之想,一个“是”字,表现出肯定的语气,这里强调的是对常住不变的否定,也是对独立存在实体的否定。写的是行云,喻的是人世,强调的仍是一个“空”字。云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存在,昨在故乡,今在异乡,明在何处,不得而知。“虚室坐间同”,承首句而阐发,一个“同”字将“虚室”的“空”,与“坐间”的“空”等同起来。室虚而空,坐间而空,虚与实,实为一理,同是一空。“日落西山暮”写的是变化着的自然现象,日有升有落,西山有明有暗,当暮霭笼罩一切,岂不给人四大皆空之感吗?结语自然涌出“方知天下空”,如江河归流东海,乃势之必然。它又如山间泉水淙淙,自然隽永,悦耳又耐人寻味。
炼字而无痕迹,阐理而不艰涩,语似行云流水,写来似毫不费力,真可谓得禅之妙谛,诗之妙语。咏怀诗,能如此淡泊朴质,信手拈来,皆有禅趣禅境,亦不多见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