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


【原文】:

皎皎白驹,

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

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

于焉逍遥?

(苗、朝、遥,宵部。)

皎皎白驹,

食我场藿。

絷之维之,

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

于焉嘉客?

(藿、夕、客,鱼部。)

皎皎白驹,

贲然来思。

尔公尔侯?

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

勉尔遁思。

(思、期、思,之部。)

皎皎白驹,

在彼空谷。(韩齐空作穹。)

生刍一束,

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

而有遐心。

(谷、束、玉,侯部。音、心,侵部。)

【译文】:

洁白的小马,请吃我园中青苗。拴起它系住它,让欢乐的今朝慢慢过。我的那位好朋友啊,在这里自在逍遥。

洁白的小马,请吃我园中豆叶。拴起它系住它,让欢乐的今宵过得痛快。我的那位好朋友啊,在这里做宾客。

洁白的小马,把光辉带到此地。高贵的客人,这里十分安逸。重视优游好好乐一乐,别作离去的打算。

洁白的小马,回到那山谷去了。咀嚼着一捆青草,那朋友像玉一般美好。别忘了给我捎个信啊,别有疏远我的心。

【评介】:

《白驹》四章,章六句。此诗宗旨,《诗序》曰:“大夫刺宣王也。”郑《笺》释为“刺其不能留贤也”。朱熹《诗集传》谓“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明清说《诗》者颇多歧见,明何楷之说尤可注意,谓:此诗再三言皎皎白驹,则殷人尚白,大夫乘驹,疑为武王饯送箕子之诗。(参阅《诗经世本古义》)郭沫若否认《诗序》所谓“大夫刺宣王”说,他在《蠡器铭考释》中评论说:“王亲自参加执驹之礼,可见古代重视马政。(《周礼·校人》和《庾人》均有执驹之明文)在此,《小雅·白驹》一诗可以获得正确的解释。”“这首诗分明是中春通淫,行执驹之礼时的恋诗。对白驹而絷之维之,即此尊铭所谓执驹或拘驹。诗中言尔公尔侯,正表明公侯也参预典礼。牧场里是有女子的。伊人可能是公侯的仆从,或者同来的公子之类。《鲁颂》有《駉駉牡马》和《有駜有駜》两诗,我看毫无疑问也是中春通淫时的颂诗。”(《考古学报》总十六册)今人多视为送别诗,写主人对友人的殷勤挽留和惜别之情。

一、二章反复唱叹,抒写挽留友人的深情。“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絷,用绳绊住马脚。维,拴住马缰绳。永,长,延长。其大意谓拴好友人的小白马,让它尽情吃我园中的青苗,以便和友人共同欢乐的时间更长些。故接下来,有“所谓伊人,于焉逍遥”二句,点明使白驹食苗、“絷之维之”的用意在于留住友人共度自在逍遥的时光。第二章的一、三、五句和首章全同,只是二、四、六句变换了几个字,“苗”易为“藿”,“朝”易为“夕”,“逍遥”易为“嘉客”。通过迭章复唱,突出了挽留友人之诗旨。

第三章、第四章,除首句相同外,各句皆异。“皎皎白驹,贲然来思。尔公尔侯,逸豫无期。”贲,饰也。贲然,光彩之貌。“尔公尔侯”指“伊人”,即白驹的主人。逸豫,安乐。期,读为“綦”(qí),极。无期,无极。大意谓:友人在这里可以得到极大的快乐。可是友人却流露出遁世之念。故接下来,有“慎尔优游,勉尔遁思”二句。慎,重。“优游,犹逸豫”(陈奂《诗毛氏传疏》)。“勉,抑止之辞。”(余冠英《诗经选译》)此处“慎”、“勉”二字,下得深妙,有希冀之意,有规劝之思,表达了对意欲遁去的友人的深挚情谊。第四章“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承前“遁思”而来,谓友人终于隐遁“空谷”。而“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母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谓“其人之德美如玉也,盖已邈乎其不可亲矣。然犹冀其相闻而无绝也。”(朱熹《诗集传》卷十一)“金玉者,珍重爱惜之意,恐其别去之后,不通音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遐思即遁思。这里,写出因友人贤者的离去而带来的依依不舍的深情。恰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评:“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縻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母相绝,时惠我以好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

这首诗的抒情特点是曲折、婉转。第一、二章写“爱之欲留之”(郑《笺》),“爱贤而欲絷其驹”,此与好客而至投其辖为同类奇想,其表情达意不能不说婉曲之至。友人终于未能留住,但愿友人时惠好音,从现在的分离、相思,写到未来的心愿、期待,娓娓道来,极尽其深情厚意之能事。孙说:“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卷十八引)确实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