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宛


【原文】:

宛彼鸣鸠,

翰飞戾天。(韩戾作厉。)

我心忧伤,

念昔先人。(齐昔作彼。)

明发不寐,

有怀二人。

(天、人、人,真部。)

人之齐圣,

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

壹醉日富。(鲁壹作一。)

各敬尔仪,

天命不又。

(克、富、又,之部。)

中原有菽,

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

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

式穀似之。

(采、子、负、似,之部。)

题彼脊令,(鲁题作相,脊令

载飞载鸣。作鸰。)

我日斯迈,

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三家无作毋。)

(令,真部。鸣、征、生,耕部。真耕通韵。)

交交桑扈,

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韩填作疹。)

宜岸宜狱?(韩岸作犴。)

握粟出卜,

自何能穀?

(粟、狱、卜、穀,侯部。)

温温恭人,

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

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木、谷,侯部。兢、冰,蒸部。)

【译文】:

小小的斑鸠呀,飞翔在高天之中。我的心忧伤啊,想念昔日的先人。彻夜难眠直到天明,怀念父母两位老人。

聪敏智慧的人,温和恭谨饮酒不醉。那些愚笨无知的人,聚饮沉醉而日益狂傲。人人都要注重自己的举止容貌,上天的意志不能违背。

田野中有大豆,人们去采摘它。螟蛉蛾有幼子,蜾蠃蜂背负着它。教育好你的子女,让他们继承美德。

看那小小的脊令鸟,一边飞一边叫。我天天地努力进取,你月月地向前奔进。起早贪晚,勤奋不懈,切莫辱没先人。

飞来飞去的青雀,沿着场边啄食小米,可怜我贫困孤单,又被诉讼,又将入牢狱。手握粟米卜卦,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吉利?

温和恭谨的人,好像鸟儿集聚在树上。提心吊胆呀,好像面临深谷。颤颤抖抖呀,好像行走在薄冰上。

【评介】:

《小宛》六章,章六句。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研究者的分歧很大。《诗序》云:“大夫刺幽王。”《诗集传》则云:“此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孙则云:“此诗意颇错杂,今作自戒解,果顺。然亦孰非刺王?凡言刺王者,不必句句著王身上说。”今人多认为:此诗的作者,当是周王朝的一个小官吏,他终日为生活奔忙,但却遭人无端构陷,将受责罚。在官府裁定之前的一个耿耿难眠的夜里,他思前虑后,写下这首哀婉忧惧的诗篇,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是一首现实性极强的作品。

首先,诗人以“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起兴,引出作者内心的哀伤和对先人的思念。用斑鸠鸟自由自在飞在高天之上,对比衬托作者此刻心情之悲伤。并自然引出对“先人”的思念和对“二人”之怀念。“二人”即生身父母。作者无辜遭难,心情哀痛,自然会激发出对祖先及父母的怀念之情。第二章,作者追述了祖先对饮酒的训诫。告诫人们应遵循祖诫,行为谨慎。但现实是满朝文武“壹醉日富”,即日甚一日地沉溺于酒醉之中。诗人正告人们要注重自己的仪态举止,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三、四两章为兄弟之间的勉励之言。三章以“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起兴,勉励他的兄弟要“教诲尔子,式穀似之”,“穀”即善的意思。这句诗就是劝勉他的兄弟要教育好自己的后代。第四章,诗人以“题彼脊令,载飞载鸣”起兴,“题”通睼,看、视之意。引出“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而”通尔,第二人称,指他的兄弟;“迈”和“征”都当“行”讲,即奔忙之意。这段诗是诗人看到边飞边叫的脊令鸟,想到兄弟二人为生活奔忙的景况。“勿忝尔所生”中的“忝”即“辱”的意思,就是不要辱没先祖。第五章,诗人用“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句起兴,引出“哀我填寡,宜岸宜狱”的不幸。“交交”,往来之貌;“填”,病也;“岸”讼也。诗人诉说自己不过是像桑扈鸟一样,只是沿着场边吃些洒漏的谷粒度日,但却仍然没有免除掉牢狱之灾,故诗人想通过占卜,测一下自己的吉凶。这节诗正是当时社会现状险恶之写照,故孙云:“细看来,此章正是诗骨,盖感无辜之被系,乃作此诗耳。”末章,诗人连用了“如集于木”、“如临于谷”、“如履薄冰”三个比喻,劝喻兄弟们要小心谨慎地生活,温和恭谨地作人。要像鸟儿集栖在树上一般,像站在深谷边沿一样,如踏行在薄冰上一样,战战兢兢地苟全性命于险恶之中;社会的黑暗,诗人的怨愤,尽在诗中显现。

这首诗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词意恳切、情感深婉。作者通过反复的吟咏,述说了自己的不幸与社会现实的险恶。诗中还多处运用比兴手法,如“蜾蠃负子”、“脊令飞鸣”、“桑扈啄粟”均兴中有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末章更连用三个比喻,生动、贴恰、委婉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懦弱温和的性格,读起来给人以深沉婉转,哀怨悲切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