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原文】:

明明在下,

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齐、鲁忱作谌。

不易维王。韩忱作訦。)

天位殷適,

使不挟四方。

(上、王、方,阳部。)

挚仲氏任,

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

曰嫔于京。(鲁曰作聿。)

乃及王季,

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三家身作娠。)

生此文王。

(商、京、行、王,阳部。)

维此文王,(齐维作惟,亦作

小心翼翼。唯。)

昭事上帝,

聿怀多福。(齐聿作允。)

厥德不回,

以受方国。

(翼、福、国,之部。)

天监在下,

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

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

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

大邦有子。

(集、合,缉部。涘、止、子,之部。)

大邦有子,

伣天之妹,(韩伣作磐。)

文定厥祥,

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

不显其光。

(妹、渭,微部。梁、光,阳部。)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

燮伐大商。

(王、莘、行、王、商,阳部。)

殷商之旅,

其会如林。(齐、韩会作。)

矢于牧野;

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齐无作毋,贰作二。)

(旅、野、女,鱼部。林、兴、心,蒸部。)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齐驷作四。)

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鲁、韩凉作亮。)

肆伐大商,(鲁肆作袭。)

会朝清明。(韩作会朝游明。)

(洋、煌、彭、扬、商、明,阳部。)

【译文】:

文王功德无量衣被天下,赫赫神灵显应在天上。天命确实难以相信呀,不容易当的就是君王。上帝本来有意命殷纣为王,却又使他失去了四方天下。

挚国任家二姑娘,从那遥远的殷商近畿,嫁到我们周国来,在京都做了新娘。她跟丈夫王季,尽做有德善事。这太任怀孕,生下了周文王。

就是这个周文王,做事情小心谨慎。明白如何侍奉上帝,因而得到无比幸福。他的德行高尚,四方诸国纷纷归附。

上天监视着下方,天命已经属于周文王。文王即位的初年,上天给他理想的新娘。新娘住在洽水的北边,就在莘国渭水旁。文王将要举行婚礼,大国有位好姑娘。

大国有位好姑娘,好比天上的仙女。定下聘礼的吉祥时刻,文王亲自到渭水边迎接。联结木船做成浮桥,婚礼异常隆重显耀。

上天有命昭示下方,命令周文王:改号为周、改邑为京。莘国有位好姑娘,她是长女出嫁到周邦,婚后生下周武王。上帝保佑他,命令他,出兵去讨伐殷商。

殷商派出军队,他们的军旗密集如林。武王誓师在牧野:“我周兴起,上帝在监视着你们,你们休怀二心!”

广阔牧野作战场,檀木兵车亮堂堂,四马威武又雄壮。三军统帅尚父吕望,好像雄鹰在飞扬。帮助武王带领军队,进击殷商,一朝会师便开创新气象。

【评介】:

《大明》全诗八章,单章章六句,双章章八句(依朱熹分章)。朱熹以为,“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诗集传》)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说是写“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朱熹及其以降学者多不以为然。高亨以为,“这是一首史诗,叙述周朝开国的历史,从王季娶太任而生文王说起,直到武王伐纣为止。诗中多歌颂王季文王武王的语句。”(《诗经今注》)这种见解,在现代学者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近人吴闿生认为,“此篇美文王武王克商有天下,而推本于母德,故于太任太姒特详焉。”(《诗义会通》)此说本于朱熹而略有发挥。

从各章的布局考察,似以吴氏之说为近是。

第一章言皇天无亲,为王不易。在下有明明之德,在上才会授于赫赫之命。殷纣虽为嫡系子孙而居天位,但因即位后残虐无道,被天帝收回成命,不让他继续拥有天下。这是全诗的总领。前人评论说:“首二句一篇之纲。”吴闿生说:“天位二句,借殷事作指点,以喝起下文,而恰与后半收束处密合无间,古今之至文也。”(《诗义会通》)

第二章言挚国国君为王季之德所感化,把次女太任嫁给王季以助周。太任与王季笃行仁义,遂为王季生下聪明过人的儿子文王。据《列女传》载:“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宗周。”朱熹说:下章“将言文王之圣而追本其所从者如此。”(《诗集传》)

第三章言文王恭谨敬慎,勤勉侍奉上帝,因而招徕了多方福泽,接受了四方之国的归附。这是前章写太任的照应。

第四、五、六章言文王当婚之期,莘国有长女太姒情愿来归,文王欣受良缘而有武王。这三章用重笔浓墨写太姒及其有关事情,目的在于表明“克缵太任之事者,维此莘国以其长女来嫁于我”宗周而有武王的鸿福之意,为“将言武王伐商之事,故此又推其本。”(参见《诗集传》)

第七、八章言武王伐纣克商,最终完成了周朝王业。

从各章内容的安排我们看到,本篇的主题在于:通过文王武王伐纣克商有天下的赞颂而推本于母德,说明周王业的建立,除了姬昌姬发的直接努力和后稷及其以降几代人的艰苦建基以外,背后还有母亲和妻子的一份功劳。事实上,周部族向来都比较重视母德,尊重女性,特别是对推动周部族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君主的妻子或母亲,更是颂扬不已。如《大雅·思齐》在赞颂文王美德的同时,也说到古公之妻、王季之母太姜,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任,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太姒:“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怀念她们协助夫君创业,对儿子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继承并发展父业的劳绩。这种坚持创业传统教育,加强有功于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历史经验,今天仍有认识乃至借鉴意义。从各章内容的安排我们还可以看到,本篇结构相当严谨。先以“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二句立意,而后由“天难忱斯”的慨叹和“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的历史训诫迅速荡开。这个慨叹和告诫,神思妙远,感情深挚。旧评说:“首二句,一篇之纲。”(《诗义会通》引)接着铺陈太任、太姒的婚配经过及其与丈夫“维德之行”、“不(同丕,大的意思)显其光”,从而生下文王、武王,使有周王业蒸蒸日上,为最后伐纣灭商打下坚实基础的情形。最后写武王灭商的英姿、经过与“会朝清明”的胜利情景。“维师尚父”以下五句,与首章“天位”、“使不”二句相照应。吴闿生说:“天位二句,借殷事作指点,以喝起下文,而恰与后半收束处密合无间,古今之至文也。”(《诗义会通》这个分析不无道理。七、八两章叠词的运用,绘形绘声,寥寥几句就把牧野大战刻画无遗,亦为至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