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


【原文】:

思齐大任,

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

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

则百斯男。

(母、妇,之部。音、男,侵部。)

惠于宗公,

神罔时怨,

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公、恫、邦,东部。妻、弟,脂部。)

雍雍在宫,

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

无射亦保。

(庙、保,宵部。)

肆戎疾不殄,

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

(殄、瑕,无韵。式,之部。入,缉部。之缉通韵。)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

誉髦斯士。

(造、幽部。士,之部。之幽通韵。)

【译文】:

端庄的太任,是文王的母亲。德行美好的周姜,她是王室的妃嫔。太姒继承了她们的美德,生下许多好儿男。

文王孝顺尊贵的祖宗,神灵个个无怨容。欢欢喜喜不伤痛。文王以礼待正妻,对兄弟也是如此,治理国家处处通畅。

和和睦睦在家中,恭恭敬敬在宗庙。在明里,他认真视察;在僻处,他谨慎自矜。

西戎的祸患已断了根,害人的瘟疫不曾发生。听到善言良策就采用,有忠言劝告就记在心上。

所以成年人有好的品德,孩子们个个有造就。文王育人孜孜不倦,英才俊杰比比皆是。

【评介】:

《思齐》全诗四章,章六句。这是一首歌颂文王美德而推本于传统教育的诗。(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朱熹说:“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诗集传》),与《毛诗序》“文王所以圣也”之说(《三家诗》同)相仿。

整首诗四章全用赋体。从诗篇所铺叙的内容来看,文王的美德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尊奉祖宗遗训,以身作则,在妻子和兄弟面前树立榜样。孟子说:“《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的意思是希望齐桓王把对禽兽的恻隐之心推及到百姓身上。推思方法,是在妻子和兄弟中作榜样,由妻子开始而至于兄弟,层层推及。只有推己及人,才能统一天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所以引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三句作证。按照孟子的理解,即认为这三句诗说的是文王能够以身作则,成了妻子和兄弟的榜样,他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是良有以的。所以王先谦解释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即身修、家齐、国治之道也。”(《诗三家义集疏》)其二是,为人恭谨敬慎,内外如一,“不显亦临,无射亦保”,独处若面对上级,对待臣民如对待亲人。王先谦说:“‘不显’者,隐微幽独之处,人皆乐于自便,文王戒慎必恭,亦如有临之在上者焉。《释诂》:‘射,厌也。’文王之对臣民,皆无有厌之者,而文王亦维兢以自保守,不敢泰然安居也。”(《诗三家义集疏》)此说本于朱熹。其三是,从谏如流,对臣民意见“不闻亦式,不谏亦入”;重视言传身教,使朝廷内外“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王先谦引《三家诗笺》说:“‘成人’,谓大夫士也。‘小子’,其子弟也。文王在于宗庙德如此,故大夫士皆有德,子弟皆有所造成。口无择言,身无择行,以身化其臣下,故令此士皆有名誉于天下,成其俊乂之美也。”(《诗三家义集疏》)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本篇二至四章所歌颂的文王之德的主要表现。“文王之德见于事者如此。故一时人材,皆得其所成就,盖由其德纯而不已。”(朱熹《诗集传》)树出有根,水出有源。文王纯美德性的养成,不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有着深厚的层层沃土。这片沃土,就是生养哺育他的母亲及其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揭示文王美德的形成根基,诗人采用赋体纵式结构,并在诗篇开头,以一整章的篇幅铺写他母亲大任对待婆婆周姜(古公之妻)、儿媳大姒(文王之妻)的事迹及其思想、作风的承继关系。从而造成了“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百贤妃,所以助之者深”(朱熹《诗集传》)的境界,表达了周室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从而使公刘、古公所开创的西周基业瓜瓞绵绵的主题。

权力再分配的历史现象,自夏朝变天下为公为天下为家以后,就一直存在着。所以周初几代君主十分重视夏商两朝兴亡的历史教训。大任、文王、大姒、武王乃至周公、成王,都很注意自身修养,保持和发扬先祖创业传统,谆谆告诫后代不忘稼穑艰辛,了解“小民之依”,从而使公刘、古公所开创的西周王业延续了几个世纪。所以孔夫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本篇所提供的历史经验,为历代创业之主和有识之士所重视,孟子“刑于寡妻”,王子渊“恺悌君子”(《文选》“论”类《四子讲德论》)等诗句的援引就是一个方面的例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结晶,这个历史经验,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今天,无疑也有认识和借鉴价值。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叙议结合,通过边叙边议深化主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