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百千般


唐·王梵志

学行百千般,澄心遍照看。

泥犁暎兜率,因生有涅槃。

世间诸法相,浩浩亦其宽。

欲说深心意,无求最大安。

这是一首讲佛教修炼之要在于澄心灭欲的诗歌。

“学行百千般,澄心遍照看。”是说学习佛法,修行门径有多种多样,但其主要之点都不外乎让人澄心静虑,普遍观照万事万物。这可以说是深入佛教修行要领之言。据佛经所说,佛教修行的方法确实种类很多,诸如诵经念佛,参禅打坐,机锋棒喝,礼拜斋戒等等,但目的不外让人澄心静虑,只有澄心静虑,才能观照万物,领令佛法大意。佛教僧徒爱好以水比心,说水清才能映物,心净才可悟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澄心可以观物悟理,那么悟什么理呢?“泥犁暎兜率,因生有涅槃。”这两句诗讲的便是所要观悟之理。“泥犁”是梵语的音译,即指地狱。“兜率”即兜率天,也叫极乐世界,是弥勒佛所居的净土。“因生有涅槃”,意谓因为有了生死轮回,所以才讲超出生死轮回、达于永恒寂静的涅槃境界。而涅槃是佛家修行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既然地狱和极乐世界互相映照,有生死轮回之苦也有涅槃永恒的安乐,那么,同是生灵,为什么有的升入天堂,有的落入地狱;有的遭受生死轮回之苦,有的却得以成就涅槃快乐呢?佛教的回答是:关键在于能否灭欲。落入六道轮回,甚至堕入地狱,在于欲心迷惑真性,作出种种恶因。相反,得生极乐世界,或入于涅槃境界,则是澄心去欲的结果。因此佛教把贪欲看成修道的大敌,其理由就在于此。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强调要修“无所求行”,道理也在这里,他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而“智者悟真,……息心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故言无所求行。”

“世间诸法相,浩浩亦其真。欲说深心意,无求最大安。”此四句点明诗的主旨,在于倡导澄心去欲。既然明白了澄心灭欲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得入涅槃永恒境界,那么面对世间万事万物所构成的广阔无垠的世界,要想说出怎样使修习佛法之心深入一层的道理,那只有一句话:无所执著与追求便是最大的安乐。“无求”就是不执著追求。没有贪求之心,距离成佛之道便不远了。黄檗禅师说:“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筠州黄檗禅师传心法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