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时迈其邦,
昊天其子之?
实右序有周。
薄言震之,
莫不震叠。
怀柔百神,
及河乔岳。(鲁乔作峤。)
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
式序在位。
载戢干戈,
载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于时夏。
允王保之!
(无韵。)
【译文】:
及时巡行他的国家,皇天把他作为亲子。保佑大周得天下,威震四方,没有哪国不惊惧。祭享安抚百神,以及大河和高山。确实周王是君主!大周光明而昭显,因而得天下在天子位。于是收起干戈,于是装存弓箭。我们追求美德,在此中国施行。确实周王永保功业!
【评介】:
《时迈》一章,十五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郑《笺》说:“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也。”孔《疏》云:“武王既定天下,而巡行其守土诸侯,至于方岳之下,乃作告至之祭,为柴望之礼。”并以《左传·宣公十二年》“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和《国语》称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为据,谓此诗为周公作。王先谦据三家诗以为“武王克殷,周公始作此歌以颂文王,及成王巡狩,乃歌此诗以美成王”。因以此诗为周天子巡行天下祭享山川百神之乐歌为恰。至于是否周公所作,无据,亦不必拘之。
从武王克殷后,周天子依例巡行天下,视察诸侯情况,显示尊威,这是为巩固政权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因而诗中宣扬:周王是天之嫡子,得天佑助,安排他取代殷商得天下并威震四方各国。诗中“实右序有周”和“式序在位”的两个“序”字(“序”,定其次序,即取代殷商)告诉了我们这样深刻的含义。这是周人灭商,乃至让原殷商属国臣服的理论根据,亦即君权神授的思想。巡行祭享山川百神,祈祝神佑,也是显耀天子尊威,“允王维后”呼出了这样的宗旨。诗中还宣扬周得天下后罢止武事而求文德,并赞祝周王永保功业。这体现了周人鉴于殷商灭亡而树立的“天佑有德”的思想观念,因为殷商也一向声称自己是天之子,毕竟遭至灭亡。“我求懿德”就要体现在保民安国,于是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就确立了。这是周人政治思想的高明,亦是历史发展之必然。诗反映了周人的思想观念,表现了他们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此诗写得极其有物有序,言事明而含义丰,层次很清晰,令人赞叹。作者起码是当时大手笔史官之类人物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