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载芟,载柞。
其耕泽泽。(鲁泽作郝。)
千耦其耘。
徂隰,徂畛。
侯主,侯伯;
侯亚,侯旅;
侯彊,侯以。
有嗿其馌。
思媚其妇;
有依其士。
有略其耜,(鲁略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驿驿其达。(鲁驿作绎。)
有厌其杰;
厌厌其苗。
绵绵其麃。(韩绵作民。鲁麃
载获济济,作穮。)
有实其积。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有其香。
邦家之光。
有椒其馨。(三家椒作馥。)
胡考之宁。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振古如兹。
(柞、泽、伯,鱼部。旅、以、妇、士、耜、亩,之部。活、达、杰,祭部。苗、麃,宵部。济、积、秭、醴、妣、礼,脂部。香、光,阳部。馨、宁,耕部。)
【译文】:
清除杂草拔树根,耕地之时土松散。千人并耕平整地,直到洼地,直到田边。一家之主和长子,老二老三众子弟,强壮劳力和随从。送来饭菜多摆满,妻子美丽很可爱,男人身体真壮实。犁头很锋利,开始耕种田地。播下各种谷物种子,入土就能成活。小苗出土长得旺盛,那些壮苗长得好。禾苗长得很整齐,人们锄去田草。收获庄稼多又多,场院堆得满又满。打下粮食亿万石,酿作清酒和甜酒。献给祖先众神,配合众多祭品奉上。饭食喷喷香,国家显荣光。美酒醇香飘很远,老人长寿又安康。没有想到这样却有了这样,没有想到今天竟有今天,自古以来就像这样。
【评介】:
《载芟》一章,三十一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即以为周王春耕时行籍田之礼并祭神所用乐歌。三家诗无异说。朱熹《诗集传》谓“此诗未详所用,然辞意与《丰年》相似,其用应亦不殊”,盖以之为秋冬报祭之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则云:“诗无耕藉事,亦未见有祈意。”方玉润《诗经原始》则以为下篇《良耜》是秋收报祭之作,而此则应为春祈社稷之诗。综观诸说,据其诗意,这是秋收祭神祭祖的乐歌。至于用之于春时祭祀祈祷预祝丰收,自然亦无不可。
这是《周颂》中最长的一篇诗,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首重要的农事诗。诗中写出了从春耕、夏锄、秋收到祭祀的农事全过程。其中的祭享也作为农事的重要一部分来写的,古时的定期祭祀往往也就是庆祝的节日,所以这首乐歌也就是庆祝农事的乐歌。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夫们全年辛勤劳作的图画,也记录了当时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诗反映了家长奴隶制共同体集团式的农业生产,奴隶主即是家长,率领他的子弟亲族和农奴进行“千耦其耘”式的生产,而收获的粮食也是大量集中堆积,隆重的祭祀庆祝也是“邦家之光”。这“邦家”即是奴隶主家长的。诗中所写的家族和众人全体出动,进行平等和谐的劳动,这里有很大成分是溢美之词,因为它是颂诗。然而也应想到,如果实际同诗中所说,这大概是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父系制家长)与氏族成员一同生产劳动的残存遗迹,而这些保存在此较古老的诗歌中了。此诗和其后的《良耜》可联系来读。至于《豳风·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和《周颂》中的《载芟》、《良耜》这些农事诗都反映了周人早期的农事生活,人们早已注意到它们内容上的互相联系,因而宋代有人把《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称为“豳雅”,把《载芟》、《良耜》称为“豳颂”(见朱熹《诗集传》中《豳风》引文中子曰)。从其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确实有珍贵的认识价值。
此诗叙写农事次序有条不紊。在古朴之中极多描绘之笔,如“思媚其妇,有依其士”,“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椒其馨”等等,都给人以意态晃漾若见之感。尚须一提的是诗中有对农业生产熟悉而生动的描述,可能是袭用或改用了原先民歌,这样此诗的风格也大有别于板重的“颂”诗了。据《南齐书·乐志》记载:汉章帝时“玄武司马班固奏用《周颂·载芟》以祈先农”。这说明了它具有长久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