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寒山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
寒山的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如家常话,没有多少诗味。但平淡的背后却有着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有着作者深广的忧患。
佛家认为,生命不是历史的一瞬,而是像车轮一样,不断运转,周而复始的。今生只不过是前生和来生中间的一个环节。尽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不管善恶,都永远不会丧失其轮回的资格。这种理论,对于惩恶劝善,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无疑起着进步作用。但轮回又无从证明其存在,所以即使佛徒,对此也时信时否。如果人生能轮回再世,当然很好;如不能转回,那么人生百年未免太急促了。
本诗便是写寒山的时间忧患。先从自然界的变化写起,用自然来衬托人。“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自然是变动不居的,人也是永远变动的。正因为有这个变动人才会衰老死亡。相比之下天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月亮是月亮,太阳是太阳,星光到夜晚还是那样的灿烂。于是便显出万物的可悲与九天的崇高冷峻。
但是换一角度,万物与人相比,又显出其无比的优越性。虽然“今春非旧春”,春天去后仍有春天的到来。东方亮了,尽管有西暗之时,但东方仍会亮的。但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那些入于黄泉之人,还能以何种形式出现在这个社会上吗?不能,轮回是虚妄的。所以作者说:“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一种不能使“疏林挂着斜辉”的悲哀,一种在死亡面前无力抗拒的绝望心情,便通过这短短两句诗表现出来。
此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比较手法的运用。前四句将万物与天进行比较,显示出万物不能永存的可悲。后四句又将万物与人相比。万物虽不能永存,却有轮回,而人则一去不回。人更可悲。唐代另一位通俗诗人王梵志有诗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是对死亡的通俗的演绎。相比之下,寒山此诗则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死亡,虽不及前者发人深省,给人强烈印象,但思维的深度广度都要超过前者。所以也是一首揭示人生哲理的好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