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方位词,指底部,与上相对。《说文》:“下,底也。”《召南·殷其雷》三章:“殷其雷,在南山之下。”毛《传》:“殷,雷声也。”郑《笺》:“下,谓山足。”《陈风·宛丘》二章:“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毛《传》:“坎坎,击鼓声。”②从上到下,下降,落下。动词。《邶风·雄雉》二章:“雄雉于飞,下上其音。”雄雉,野公鸡。音,指鸣声。《小雅·四牡》三章:“翩翩者,载飞载下。”孔《疏》:“翩翩然者,
之鸟也,此鸟其性悫(què)谨,人皆爱之,可以不劳,犹则飞而后则下。”③谦卑,卑下。《小雅·角弓》七章:“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诗》遗,作隤。隤,tuí。《说文》:“隤,下隧也。”《广雅·释诂》:“隤,下也。”下遗,即下降之意。引申为柔顺貌。马瑞辰《通释》:“隤,柔顺貌。谓小人莫肯卑下而隤顺也。”郑《笺》:“莫,无也;遗,读曰隧;式,用也;娄,敛也。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④后,后世,后人。《大雅·下武》一章:“下武维周,世有哲王。”毛《传》:“武,继也。”郑《笺》:“下,犹后也;哲,知也。后人能继先祖维有周家最大,世世益有明知之王,谓大王、王季、文王稍就盛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