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寒山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乍读此诗,很容易使人想起汉末五言诗之佳者《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篇,全诗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若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是一首叹息人生不再、追求及时行乐、得过且过思想的悲观消极之作,是道家末流宣扬现世享乐主义的典型代表。寒山子诗显然是化用了这首诗所叙之意,而反映了迥然互异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此二句与古诗之首二句同出一辙,盖言人之寿命不过百年,却常有上下千年的忧怀兴叹。“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此句叹世人为俗务所累,不得解脱。“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从下至上,从头至尾,渺渺空间,何处是了?“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直到“秤锤”落入东海,一切都化解消散,归于空无时,才知道一切不过过眼烟云,倒不如去追求“空”、“无”的精神境界,寻求获得永恒的慰藉。此句结语含蕴有味,浑然超脱,使主题显得更加突出、鲜明。
此诗虽化用“生年不满百”篇之意,却与其所反映的颓废消弥思想迥然不同。诗人以冷静超人的姿态述说着人世,告诫人们莫为尘世所扰,及早身退,摆脱苦难无边的深渊,驱遣尘缘及世俗之念,以至于修行证果,追求“四大皆空”的极乐世界。儒家认为人们努力寻求短暂的人生在无穷的时间长河中的价值方为正道,佛家则认为人们的一切努力和抗争无非是一些痛苦循环永无休止的冤孽,切不可“误落尘网中”,作为诗人的僧人寒山子正是在以超然出世的态度做着积极入世的事业——告诫人们及时醒悟。
这是一首化解佛理的哲理诗,它所取得的是直接的教化作用。全诗没有鲜明生动的形象,也决不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绝高意境和诗情画意。诗人在诗中直接诉诸自己的理性判断,娓娓道来,以比较平易流畅的语言道出了颇为深厚的人生哲理,亦庄亦谐,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