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满院开放的棕榈,似乎给本来空寂的僧院平添了几分喧闹;悄然入室的青苔,却又使原本宁静的禅房显得更加寂静。喧嚣也好,空寂也罢。彼此相对无言,各行其事。其间自有奇异的芳香充溢、弥漫。王昌龄《题僧房》一诗从表面的空、静、闲、淡的氛围中,深寓着“可解不可解”的意味性;于事物色相中领悟到微妙至深的禅境。
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诗中无论是竞相开放的棕榈花,还是默默无闻的苔藓;无论是喧闹的僧院,还是空寂的禅房。都是那样自在自足、圆满和谐,或动或静,都只是事物本性的表证。
禅是有限中的无限,也是无限中的有限。它在有限中把握无限,于色相中领悟超绝的道。“道之生生化化,其妙皆在于物。”诗人正是从棕榈和苔藓等有限事物的本性中,体悟到至深至妙的禅机。所谓一花一叶,无不从佛性中自然流露,一色一香皆能指示心要,妙悟禅机。正如《五灯会元》卷三慧海引前贤大德的话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它只能由活泼泼的生命所证,非文字语言所能表示。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认为一切言说,皆离性相。诗中“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二句道出了这种非语言文字所能达到,使人“油油然与天地万物皆春”的无上禅境。这奇异的芳香,正是人与万物在这种大和谐、大自在的空灵境界中所流溢出的最为纯正的生命气息。这是人和万物“如其本来”佛性的自然流露。或者说,正是这种生命气息的充溢、流贯,方使得整个世界禅机盎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