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韦应物
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
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
这是一首思佛向禅的说理诗。诗人韦应物性格冲淡,常常悠游于山水之间,抒写其清修静思的禅心。
“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韦应物笔下的清修生活,并不是摈弃人间烟火的苦行僧生活,其或寻“草径”、或宿“山寺”,并不是刻意追求一种境幽人寂的外在环境,而是随缘度日,适性明心。其“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完全是一种“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坛经》八)境界的再现。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诗人思善求经,实际上也是表达其求悟真如的信心。《楞伽经》主张“见性成佛”,其修行方法是以“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诗人“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即是无相、无住;“佛法无不在,处处皆道场”,诗中一个“闲”,则又是“无念”。禅宗六祖慧能曰:“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坛经》一七)所以,韦应物的“思问楞伽字”,并不是执于经书,而是心与佛理相通,不求而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