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禅师房


唐·王建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

长向人间愁老病,谁来闲坐此房中。

这是一首题壁诗。佛家有经师、论师、律师、法师、禅师等,名称不同,其宗派也各别。“禅师”乃修禅定之师。《三教指归》一曰:“修心静虑曰禅师。”这里的禅师指禅僧中年辈较高者。“禅师房”,为禅师修道之所。这首《题禅师房》乃诗人一时睹禅房有感,审视世人,触动了诗情,发而为诗,题写于禅师房壁上。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浮生”,这里指人生。李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话,其中“浮生”便是指人生而言。“浮生不住”,指人生在六道生死之中不停的轮回。“六道”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在世,作善作恶,死后善者升天堂,恶者或作畜生,或堕地狱,或作饿鬼,受种种痛苦。而来生善恶作为,又是下一次轮回的凭据。致于今生今世的富贵寿夭,则是前世善恶作为造成的。众生便是这样的在六道之中永远不停休地轮回往复,就像树叶随风飘落一样,完全不由自主。因此“浮生不住叶随风”,既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又反映出人生的轮回不定。人生既然如此,自然就会产生“填海移山总是空”的感触了。“填海移山”,指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人生在世,成就了伟大的业绩,但是由于生命短暂,轮回不定,虽功业成就,又有何用?所以说“填海移山总是空”。诗的前二句,是从佛教生死轮回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功名事业,感叹其不能长久据有。

“长向人间愁老病,谁来闲坐此房中。”“老病”,代指佛教所说的生老病死四苦。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谁能逃过这四种愁苦呢?所以诗人说“长向人间愁老病”。然而一般尘世众生,虽然长愁四苦,却不知如何脱离四苦,而禅师坐禅房中,参悟佛道,一旦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修成正果,便可脱离生死苦海,超出六道轮回,达到不生不死,常乐我静的永恒涅槃之境。可见只有超出生死轮回,才能永远脱离“老病”的愁苦。这是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办法。但这种办法,尘世众生有谁能懂得呢?即便懂得了,又有谁能像禅师这样坐在禅房之中,进行实际上的修悟之举呢?“长向人间愁老病,谁来闲坐此房中”,正是诗人目睹禅房而生感慨,深觉尘世众生芸芸,常受“苦”、“空”之扰而不知如何脱离“苦”与“空”,达于永恒,为了给众生指出一条觉路,诗人才题诗禅房,靖表禅师之举,而希望众生亦如禅师那样,及早修悟佛道,脱离苦空,达于永恒涅槃常乐我静的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