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门


唐·白居易

两眼日将暗,四肢渐衰瘦。

束带胜昔围,穿衣妨宽袖。

流年似江水,奔注无昏昼。

志气与形骸,安得长依旧?

亦曾登玉阶,举措多纰缪。

至今金阙籍,名姓独遗漏。

亦曾烧大药,消息乖火候。

至今残丹烧,烧干不成就。

行藏事两失,忧恼心交斗。

化作憔悴翁,抛身在荒陋。

坐看老病逼,须得医王救。

唯有不二门,其间无夭寿。

这是一首宣扬佛法无边的说理诗,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时白居易已经离开贬谪之地江州,到忠州任刺史。由于数年的贬黜生活,白居易较多地接受了佛学的影响,他在这首诗中,径直地用“不二门”做诗题,宣传皈依佛祖、依法修行乃是解脱烦恼、证得菩提的唯一途径。

“两眼日将暗,四肢渐衰瘦。束带胜昔围,穿衣妨宽袖。”开头四句诗人形象地勾勒自己的形象,夸张地描绘自己的衰老和消瘦,而当时诗人年至四十九岁,并不是像他所描叙地那样衰老。诗人这样写,完全是为了衬托他的忧伤的沉重。接着,诗人直抒胸臆,叙说其感伤的原因。一是“流年似江水,奔注无昏昼”。流水无情,致使诗人有日暮途穷之悲,“志气与形骸”,俱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消磨迨尽。二是诗人为自己的贬黜而悲伤。“亦曾登玉阶,举措多纰缪”,诗人原来一直为其极言强谏而自豪,如今为何会认为自己是“多纰缪”呢?诗人常言其处世哲学为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为自己没有把握住“独善”的时机而懊悔。

如何摆脱现实的苦恼呢?诗人先叙述他服膺老庄、炼丹求仙的经过,结果是“消息乖火候”,根本不起作用。然后诗人又叙述了儒家学说给他带来的困惑:“行藏事两失,忧恼心交斗。”孔子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教诲,并以此为处世的原则,白居易想到自己贬居江州,身为司马闲职,要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简直就像白日做梦,而要归隐则又担心陷入贫穷无告的悲惨境界,“行藏”二事已无法做到其中的任何一点。所以,诗人清醒地知道儒道两家均无法帮助自己获得真正的解脱。

“坐看老病逼,须得医王救。唯有不二门,其间无夭寿。”“医王”,佛经中菩萨名,以其可普救众生而得名。如《楞严经》(五)言曰:“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婆娑世界草木金石。……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老病”二端,儒道俱无能为力,唯有“医王”可救,此乃不二法门,能够解脱人之根本痛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