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志凝上人


唐·张祜

悟色身无染,观空事不生。

道心长日笑,觉路几年行。

片月山林静,孤云海櫂轻。

愿为尘外契,一就智珠明。

这是一首送僧云游的诗。赞美了上人高深的觉悟和高洁的品性。

首联先写其对世界人生的体悟。“悟色”与“观空”对举,“色”与“空”是佛教世界观的基础,佛教以为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色相”无有实性,究其根本,万物皆空。上人早已觉悟这个道理,所以能够不惹尘埃,归宗无生。悟色,故不惹尘埃;观空,故归宗无生。每句自含一因果,语言简练,直指根本。

颔联两句则是从大处写其悟道后的心境和生活。因为已悟得正法,故能解脱苦恼,身心自在。“长日笑”即写出了悟道后怡怡熙熙,其乐融融的玄妙心境。“觉路”一语双关,既指觉悟之路,又指云游之路。由于已证得无上智慧,故能外我外身,任意而行,如浮萍泛梗,云游天下,无有定踪。在这浪迹天涯的云游生活中,弹指间几年的时间已过去了。心而曰“笑”,路而曰“觉”,既扣住了上人的身份,又显得新颖形象。

“片月”两句则想象其云游中的情景。上句写其宿,夜宿山寺,新月出岭,清辉洒落山林,禅心清净,境界绝尘。下句写其行路,独自一人,驾一叶扁舟,轻楫短棹,浪迹江湖,如孤云一片,漂泊不定。两句诗清新轻巧,意兴飘然脱俗,充分表现了上人的高怀逸致。

尾联两句,表现了自己对道人的钦佩和向往。自己愿意与上人结为世外之交,并且愿聆高言,一洗尘根,借上人的光明智慧照破心中寂寂长夜,同出尘世,共证菩提。

从几个不同的层次着笔,来刻画志凝上人的形象,不仅写出了他归心空王的彻悟,更写出了他飘逸超尘的品性,形象颇为鲜明。诗歌的意境也冷然洒然,清新幽淡,颇有意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