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方位名词,东方。《召南·小星》一章:“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毛《传》:“嘒,微貌。小星,众无名星者。”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以前相传昴宿五星,故有降精五老之说。其参之三星,《史记·天官书》明著之。昴、参相距不远,故得俱见东方。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小雅·车攻》二章:“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毛《传》:“甫,大也。”郑《笺》:“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郑有甫田。”驾,驾车。言,语助词,无义。孔《疏》:“东都之界有广大之草,可以就而田猎焉。”《大雅·桑柔》四章:“自西徂东,靡有定处。”孔《疏》:“从西而往于东,无所安定而居处,是逢天怒时,故遭此劳役也。”②用如动词,向东来。《邶风·旄丘》三章:“狐裘蒙戎,匪车不东。”毛《传》:“大夫狐苍裘,蒙戎,以言乱也。不东,言不来东也。”孔《疏》:“卫诸臣服此狐裘,其形貌蒙戎然,但为昏乱之行而不务行仁义也。岂非有戎车乎?何不来东迎我君而复之乎?言实有戎车不肯迎己。”③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大雅·文王有声》五章:“丰水东注,维禹之绩。”毛《传》:“绩,业。”郑《笺》:“绩,功。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于河,禹之功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