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礼佛名者


唐·韦庄

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

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读经生禅,礼佛求法,既繁琐枯燥,又费心劳神。故自六祖高唱净心自悟之说,南宗禅如风靡草偃,颇为盛行。这首诗即是劝僧向禅之作。

首两句先以自己的体会写。现身说法,劝诫礼佛名者:佛法之关键在于自悟,能悟破则百无一事,不能悟纵诵经万卷,颂佛千年也永难得到正果。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不劳求法于人,心中已了然如镜,登堂入室,悟得了佛法之真义。你又何必千辛万苦、毕恭毕敬地礼拜佛名呢?其实何止是佛名,连佛本身也不值一文,宣鉴就曾经痛骂佛,“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屎汉”。临济宗的义玄也是个呵佛骂祖,不恭不敬的人,他曾宣称要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一切都杀净砍光了,心中也就无遮无掩,见性成佛了。这些极端的作法看起来虽似猖狂了些,而这恰恰是对佛法的最好体悟。呵佛骂祖者得佛心印,崇佛礼佛者反是谤佛。禅宗的逻辑就是这样,看起来奇怪,其实充满了辩证法。

后两句又以六祖得法之事来印证。六祖本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砍柴者,连他的得法偈都是求人代写的,更不用说念经读传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砍柴汉,在卖柴时偶尔听人讲《金刚经》,当下开悟。得五祖心印之后,得传袈裟,成为南宗开山之祖。《坛经》中惠能曾对智常解释四乘之义:“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释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无杂,但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在最上乘的禅宗那里,一切法相都该抛弃,连佛在内,又何况是佛经佛名呢。这两句比前两句更具力量。如果说我的话是一己私言,不足为据的话,那么,六祖的训诲总该让你猛醒了。因为六祖之法已风行天下,四海佛子无不奉为圭臬,真堪称天之公言也。

这首小诗观点明确,意义显豁,没有炫弄更多的手法、技巧。韦庄一以自身经历说法,再引六祖事例言论为证,就把自己的见解说得十分确实可信,加上一气流走,转折灵活的手法,整首诗写得简洁明白,轻松自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