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叹


【释义】:

长声而叹,长叹。《邶风·泉水》四章:“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传》:“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郑《笺》:“兹,此也。自卫而来所渡水,故思此而长叹。”马瑞辰《通释》:“诗义盖以肥泉为异流,兴女之各嫁一方。然泉虽异归,终入于卫,女子有行,遂于卫诀,又泉水之不若,故思之滋叹耳。”《小雅·小弁》二章:“假寐永叹,维忧用老。”朱熹《集传》:“不脱衣冠而寐曰假寐。至于假寐之中而不忘永叹,忧之之深,是以未老而老也。”《大雅·公刘》二章:“既庶既繁,既顺既宣,而无永叹。”毛《传》:“宣,遍也。民无长叹,犹文王之无悔也。”郑《笺》:“民既众矣,既多矣,既顺其事矣,又乃使之时耕,民皆安今之居,而无长叹,思其旧时也。”马瑞辰《通释》:“宣之言‘通’也、‘畅’也,言民心既顺其情,乃宣畅也,故下即言‘而无永叹’矣。诗五章乃言授田之事,不得训‘宣’为时耕也。永叹,长声而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