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


宋·法远

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花对月圆。

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

这首诗描写的是江边情事,表现的却是玄虚的禅理、解脱的心灵。

前两句是写静夜中的江边景色。在宁静的秋夜里,一叶孤舟系在江边,随着江水的波澜起伏荡漾。一轮圆月高挂中天,清辉挥洒在清清江水之上,江天一色,一片空明澄静;两岸的芦花静立江边,自开自落。两句诗形象优美,意境空灵,在这如画的情景中,深刻的禅理已浑化无迹地融入其中了。奔流的江水,漂浮的小舟,盛开的芦花,静静的江月,外在的自然独立自足,无待无求,无心执著故得逍遥自在。波来舟浮,月照花开,任你风吹浪打,变化纷纭,我自以虚空之心应之,彼岂能奈我若何。在这眼前的美景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如月印水底、花落香浮,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景与理已莫辨莫分了。

后两句则从夜晚而白天,从景物而人物,从全景式的扫描变为一个特写的场面。渔翁独坐江边,以香饵相诱,以为必得无疑,欣然之态形之于色。然而,游鱼却对眼前的诱惑不闻不见,摇头摆尾,从容自在地从钓钩旁游过,游到深潭中去了。渔翁只得怏怏作罢,不胜懊恼。这两句抓住江边钓鱼这件细事,以细致的文笔加以描写,写得饶有兴趣。然而,这件事情实际上也是在说禅理。渔翁与鱼的关系,就是诱惑与反诱惑的关系,江中游鱼之所以能逃脱厄运,在于它能够不为外物所动,不失自在本心。鱼固如此,人又何尝不如此呢?人心本自清静空寂,但若为纷纭变化虚幻不实的世界困扰、诱惑,就会凭空生出无穷的烦恼,由佛堕为众生了。反过来说,渔翁如果明白此禅理,得到了清寂的本心,还有什么可叹的呢?

题名《自叹》却从江边情事写起,把抽象的禅理,把自己对人生真谛的体悟都水乳交融地化为眼前情事中。表面上看,无一句不是写景,但往深处看,无一句不是在谈禅。而且,单从作品的描写上看,也是颇有特色的。前两句写江边夜景,突出其静美,意境空灵优美;后两句写人事,突出其动态,描写也细致而生动。整个作品语言明白流畅,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寓意深刻,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