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次荆公韵四绝(其四)

次荆公韵四绝(其四)


宋·苏轼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

这是一首以禅入诗的五言绝句。荆公即荆国公,王安石的封号。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这时王安石已经罢相,退居金陵。苏轼过金陵,曾去看望他,又得知他将所居上元县园屋施僧为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唱和之作。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开头两句,开宗明义,阐发禅理。作者面对着荆国公的故居——如今的僧院,自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甲第”指最好的住宅。在世人看来,豪华住宅象征着荣华富贵,而诗人却把它看成“非真有”,这正如禅宗偈子所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既然“本来无一物”,那所谓的“甲第”当然也是不存在的。闲花,清闲之花,这里指酴醾花。苏轼有诗云:“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之一》)。正因为此花在百花争艳之时它却闲着,故曰。既然荆公之“甲第”并非真有,那么清闲之花也应是随意漫栽的吧。这就是诗人对一切事物采取的“无心”态度,正好印证了禅家“但学无心,诸缘顿息”的意念,苏轼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真正理解了禅宗。

“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道人,指佛教徒。诗人也想到这片清净之地拜佛学禅,而这院子里的“闲花”却只对道人敞开……说到这里,诗人感慨万端,于是俨然以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的身分出现,暂且到这清净之地来拜一拜佛吧!这两句虽为戏言,却道出了诗人的心里话,正表明他向禅的情思。其实诗人在经历了人生曲折道路之后已有所领悟,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禅,才能达到一种“外物无芥蒂于心”的精神上的宁静,以使自己能在生活中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得”,始终保持通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他要借佛禅之哲理,抒发自己人生之感慨。

短短四句小诗,却蕴含着这么渊深的禅宗意蕴,也许,正是借助于禅家佛学而达到的一种超越和解脱的境界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