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一)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一)


宋·苏轼

寓世身如梦,安闲日似年。

败蒲翻覆卧,破械再三连。

劝客眠风竹,长斋饮石泉。

回头万事错,自笑觉师贤。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奉和弟弟苏辙《见三学演师》一诗的唱和诗。通过咏唱演师表现了佛家的人生观,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开始心向佛法的思想状态。

佛教经典虽然浩如烟海,而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苦”、“集”、“灭”、“道”。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四圣谛”。而“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缘起论”认为万物皆由因缘所生,而不会自生自灭;诸法缘起,因而万物皆不真,皆如梦幻泡影,包括人生在内也莫不如此。《维摩诘所说经》曰:“是身如梦,为虚妄见。”人生既然是虚妄的,所以佛家在对待生死态度上就比较达观,主张随缘自适,泰然安闲。“寓世身如梦,安闲日似年”,反映的正是演师这位得道者的心理和处世态度。

中间两联写演师的日常生活。“械”即和尚斋戒的衣服。佛教为了使僧徒修道,规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其中即有不杀生,不事奢华,不穿熏香衣服,不坐高广大床等等。“败蒲翻覆卧,破械再三连。劝客眠风竹,长斋饮石泉。”不过只是演师恪守佛门戒律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已。

“回头万事错,自笑觉师贤。”“觉师”就是演师。佛教提倡自觉而且觉他。高僧讲授佛法,使迷妄之众生领悟佛法,因而也被誉为“觉师”。东坡笑称演师为贤,而自己回首往事,觉万事皆错,表明东坡此时已心向佛法了。我们知道东坡以前是不喜欢僧人的,对那些徒有虚名的和尚,则反复困折之,使其羞辱自愧,无地自容。而此诗确能对演师独表倾慕之情,这与他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仕途失意,出京任地方官的处境有关。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儒而归于佛,差不多是个普遍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