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宋·苏轼

寓形天宇间,出处会有役。

澹然都无营,百年何由毕。

山林等忧患,轩冕亦戏剧。

我未即归休,师宁便安逸。

王城满豪杰,议论纷白黑。

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

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

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出岫本无心,既雨归亦得。

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

苏轼此诗作于杭州知州任上。“小本禅师”法名善本,为杭州净慈寺僧。哲宗元祐五年八月,汴京法云寺法秀禅师入寂,诏善本由杭州入京住持法云寺。此诗即为送善本奉诏赴法云寺而作。全诗可分作五层。

首四句为一层,劝善本应诏赴京。“役”,指劳作之事,也即各类社会工作。两句意谓人生天地之间,无论进退出处,做官归隐或出家舍弃红尘,皆应有所事事,不然凭什么过完百年的生活呢?具体到善本赴法云寺住持一事来说,这也是一种“役”,也应该去做。诗人做为地方长官,敦促善本奉诏是其职责,故而这样说。

次四句为第二层,说明赴京与在杭州一般无二。“轩冕”指做官。这一层实际上是继续劝说善本。诗人以为归隐林下也有忧患之处,而做官只要精神超脱旷达,也可以逍遥自在。进退出处,做官与悠游山林不能绝对化,只要精神超脱,所在之处不必讲求。诗人同时提醒善本,我这位饱受忧患的东坡居士还没有退隐,善本师难道就心怀安逸,处身林下了吗?言外之意说善本师应积极奉诏入京。

“王城满豪杰”四句为第三层,告诫入京应注意的事项。京师人才济济,但也难免鱼龙混杂,舆论非一,黑白纷呈,难辨是非。所以诗人告诫善本“圣谛第一义,对面谁不识”。这是运用达摩见梁武帝的典故。禅宗初祖达摩初见梁武帝,武帝问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曰:“廓然无圣。”武帝又曰:“对朕者谁?”达摩曰:“不识。”该典意在告诉善本于人事往来应加小心。

“师来亦何事”四句为第四层,写善本节行高洁,处身无须论南北。这依然在劝善本赴京。善本原为开封人,少年力学,曾举进士于京师,得《法华经》读之,觉历历与心相契合,后杭州净慈寺圆照禅师招为上座,别开讲席,以教诱僧众。可见善本佛法精深。“孤月”句赞其节行高洁,犹如一轮皎月悬空,碧玉朗润。

最后四句为第五层,写善本禅师它年仍可返回林泉。“出岫本无心”乃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语,意谓善本弘法于杭州没有个人目的,既然已经宣讲佛乘,普降法雨,再自杭州回到开封,不是也很合适得体的吗?“珠泉有旧约,何年挂瓶锡?”“瓶锡”,僧人的饮水用具和锡杖。这两句意谓善本此去京师后,它年仍可归老林泉,不负旧约。最后一层在前四层写送别的基础上,带出返林泉来,使得“送”与“返”相反而相成。

综上可见,这首送别之作层次井然,紧紧围绕题目中的“送”字着笔,章法严谨;且运用佛理佛典入诗,既切合被送人的身分,也为诗的本身凭添了不少意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