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遹


【释义】:

邪僻。遹,yù。《大雅·抑》十二章:“回遹其德,俾民大棘。”朱熹《集传》:“遹,僻;棘,急也。今女乃回遹其德,而使民至于困急,则丧厥国也必矣。”《大雅·桑柔》十五章:“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毛《传》:“回,邪;遹,僻。”郑《笺》:“职,主。竞,逐也。言民之行维邪者,主由为政者逐用强力相尚故也。言民愁困,用生多端。”陈启源《毛诗稽古篇》:“民俗之败,皆归咎于执政之人。上欺违,则民心罔中矣;上尚力而不尚德,则民行邪僻矣;上为寇盗之行,则民心不能安定矣。”《大雅·召旻》二章:“昏椓靡共,溃溃回邪,实靖夷我邦。”毛《传》:“靖,谋;夷,平也。”郑《笺》:“昏椓,皆奄人也。昏,其官名也。椓,椓毁阴者也。王远贤者而近任刑奄之人,无肯共其职事者,皆溃溃然唯邪是行,皆谋夷灭王之国。”朱熹《集传》:“昏椓,昏乱椓丧之人也。共与恭同。一说,与‘供’通。谓供其职也。溃溃,乱也。回遹,邪僻也。靖,治;夷,平也。言此蟊贼昏椓者,皆溃乱邪僻之人,而王乃使之治平我邦,所以致乱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