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容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这首七律,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唱和之作。诗中表达了政治失意时的苦闷情绪,反映出力图以佛教禅宗来摆脱烦恼的困扰,达到内心平衡的思想倾向。
首联感慨青春易逝,唯望以诗句来挽留春光。“青春”逝去而不可追回,只欲将“余晖”绊住。字里行间,已含有无可奈何的感伤意绪。
颈联两句,进一步具体地描写自己心灰意冷的情形。前联讲到“诗”,此联出句提到“酒”,是说由于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唯凭诗酒消愁而已。此联对句又以“黄蜂”之“懒飞”比喻自己的懒散、消沉。《唐宋诗醇》说:“酒阑’句是赋,‘蜜熟’句是比,对句却从上句生出。”对写法的分析是很准确的。此种写法可见作者思路之活泼,运笔之自如。
颈联出句“芍药樱桃俱扫地”承颔联之对句,仍以景语写情,表达伤春、惜春之意绪,一个“俱”字,不仅写出春意阑珊之景象,而且更传达出诗人主观上惋叹之情。对句“鬓丝禅榻两忘机”承颔联之出句,表现出自己淡泊自恬的情怀。此句巧妙化用杜牧《题禅院》中“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的语句。“鬓丝”,言老迈鬓衰,“禅榻”,言以坐禅的方式清净本心,忘却烦恼。
尾联两句又深入一层,表达倾心向禅,以求平衡内心矛盾的志愿。《法界观》,全名为《华严法界观门》,相传为华严宗初祖、唐初高僧法顺所作,宗密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苏轼于此诗自注曰:“来书云,近看此书,余未尝见也。”诗中言欲向苏辙借取《法界观》,希图以佛教华严宗圆融无碍之理去洗却人世间的无数烦恼,摆脱胸中的苦闷情绪。
此诗题作《送春》,于惜春意绪之背后实寄寓着身世之感;此诗为酬唱之作,然不受原作所囿,艺术上显得更为圆熟。尤其中间两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清人纪昀评曰:“四句对得奇变,此对面烘托之法。”(《纪评苏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