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雨,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七)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对榻夜雨,因咏“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别后觉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为八句,寄呈十首(其七)


宋·黄庭坚

负薪反羊裘,爱表只伤里。

补纫虽云工,岁晚安可恃。

洗心如秋天,六合无尘滓。

浮云风去来,在彼不在此。

有的黄诗选本以为此诗前四句是讽喻北宋统治集团的,批评其为利而伤本,虽可支撑一时的局面,却无法解决要害问题。这样理解前四句诗虽无不可,但解释全诗却让人觉得牵强,说服力不大,从全诗内容看应是讲心性修养的。全诗妙趣洋溢,颇耐寻味。

前四句以羊裘里重于表为喻,说明修身应注重修养心性。“负薪反羊裘,爱表只伤里”,用刘向《新序》的典故,说的是魏文侯出游,见路上一行人反穿羊皮袄,背负着柴薪。文侯问他为什么这样穿,那人回答说:因为我喜爱羊裘表面的毛。文侯听了反问说:难道你不知如果羊裘里边的皮损坏了,表面的毛就会无法存在吗?这里诗人活用典故,进一步由羊裘里破说开去:“补纫虽云工,岁晚安可恃”,羊裘破损,缝补虽很工巧,但总归还是一件破皮裘,严冬到来怎么能靠它御寒呢?黄庭坚受佛教影响很深。他融汇儒道佛三家思想,把佛家特别是禅宗明心见性的思想,与儒家“仁性”之说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修身哲学,强调“内省”,注重“养心治性”。他在《论语断篇》一文中说“至圣人之奥室”,须“事事反求诸己”,“于其反诸身也,不敢求诸外而求诸内”。修身不敢求诸外而求诸内,这就像穿羊裘一样切莫“爱表只伤里”。

“洗心如秋天,六合无尘滓。浮云风去来,在彼不在此。”如果诗的前四句是说修身应求内莫求外,那么诗的后四句则是说修身应一尘莫染。禅宗分南北两宗,但无论是南禅的慧能,还是北禅的神秀,在明心见性上都强调除尘去累,显露佛性。“洗心如秋天,六合无尘滓”,就是以秋天六合无尘为喻,说明修身应尽除尘垢,显现心性。“浮云风去来,在此不在彼”,用的是僧惠忠答唐肃宗的典故。唐肃宗曾问惠忠国师在曹溪得的什么佛法?惠忠回答说:陛下见空中一片云么?肃宗说见到了。惠忠又问:云是钉着呢,还是挂着?显然,片云浮天,随风去来,既不会钉在天上,也不会挂在天上。惠忠的这一话头,实际上是用形象话的语言,演绎了六祖慧能“无念行”的说法。慧能说:“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坛经》)这就是“无念”,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虽可以遍行一切天,但却不住于天的某一处。如来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讲的也是同一个意思。总而言之,诗的后四句讲的就是心性修养应一尘不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