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黄庭坚
其一
山川围宴坐,日月转庭隅。
般若寻常事,如来卧起俱。
多闻成外道,只是守凡夫。
欲听虚空教,须弥作鼓桴。
其二
平生讨经论,苦行峻廉隅。
伪契已无分,买山云自如。
身为廊庙宰,梦作种田夫。
欲辨身兼梦,还如鼓与桴。
其一是一首说明禅理的五言律诗。明叔,杨皓之字。时杨皓赠一诗给诗人,说:“见七佛偈似有警觉。”于是诗人和作二颂发挥禅理。
“山川围宴坐,日月转庭隅。”此二句意谓在山川的环绕中坐禅习定,日和月轮转照耀禅室。上句言坐禅之境幽,下句言坐禅之时久。此二句还说明“我”虽已和山川浑然交溶,但还未达到物我两忘、身心俱空的境界,心中依然存在着“我”。此处诗人是说明叔仍在悟禅的三个境界中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一阶段。
“般若寻常事,如来卧起俱。”般若,梵文,意为智慧、慧明;如来,梵文,指遵循真如达到佛的觉悟。禅宗认为人的本心虚明澄净,只要顿悟本心,就可以破除“事法界”的障碍、“理法界”的束缚,达到事事无碍,无往不真,一切自然界中山川草木禽兽、日常生活中行卧语默啼笑,“尽是佛慧”。反之,即是魔障。
“多闻成外道,只是守凡夫。”外道,指佛学以外的宗教哲学。传法讲道,自然离不开语言,但禅宗认为语言同时也是禅悟之桎梏。人心本来清净,一念之悟,万法皆通,即心见佛,即《坛经》所云: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
“欲听虚空教,须弥作鼓桴。”虚空教,指禅宗。盐官齐安禅师有一公案:以虚空为鼓,须弥山作鼓槌,问什么人能敲鼓?诗人最后也设此问,希望以此使明叔领悟虚无真谛。
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只要悟了本心清净,即可立地成佛。诗人此诗通过阐述禅理,指出明叔之执著处,最后希望能用大鼓之声,惊破其迷茫,豁然了悟。
其二是一首向友人明叔阐明禅法的五言律诗。
“平生讨经论,苦行峻廉隅。伪契已无分,买山云自如。”此四句言平生刻苦探讨经论,整日坐禅潜修,深为四周亲朋所钦佩。禅宗倡导直指本心,即心即佛,一切青灯黄卷、枯坐苦思、吃斋念佛之举动,反而会迷失本性,无益了悟真如;至于买山归隐之事,更是有累身心,人的生活要如那变动不居、舒卷自由的白云一样随缘而安、自由自在,在自然景物中体验禅心。
“身为廊庙宰,梦作种田夫。欲辨身兼梦,还如鼓与桴。”古代士大夫常常为无法妥善解决出世和入世这一矛盾而苦恼:身在庙堂之上,却想慕田园隐居生活。但这问题在禅宗中却不复存在。禅宗主张任运随缘,并不在朝市与山林田园间强作区别。它认为佛法平等、法身遍一切境,只要自心内照、明心见性,那么不管为官为民、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自然现象中均能了悟禅理。因此,身与梦之关系,就如同鼓与桴(鼓槌)一样,一而为二、二而合一,不能强为区分。
“如梦”为大乘十喻之一。人生如梦,佛法意指我法两空。在此,诗人向明叔指出,本心是真,外境皆幻,只有破去物执、法执,直入本心,便能了悟真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