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①违背,背离。《邶风·谷风》一章:“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郑《笺》:“莫,无;及,与也。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朱熹《集传》:“如为夫妇者,不可以其颜色之衰而弃其德音之善。但德之不违,则可以与尔同死矣。”《小雅·小旻》二章:“谋之其臧,则具是违。”郑《笺》:“谋之善者具背违之。”《商颂·长发》三章:“帝命不违,至于汤齐。”《齐诗》说:“帝,天帝也。”毛《传》:“至汤,与天心齐。”孔《疏》:“自契之后,世世行而不违失天心,至于成汤而勤合天意,然后与天心齐也。”②离开,去掉。《召南·殷其雷》一章:“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朱熹《集传》:“何斯,斯此人也。违斯,斯此所也。遑,暇也。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说文》:“违,离也。”王先谦《集疏》:“言何斯人而离斯地乎?以奉君命,故莫敢有暇耳。”《小雅·节南山》五章:“君子如夷,恶怒是违。”毛《传》:“夷,易;违,去也。”郑《笺》:“如行平易之政,则民乖争之情去。”③犹豫徘徊貌。《邶风·谷风》二章:“行道迟迟,中心有违。”郑《笺》:“违,徘徊也。行于道路之人,将至于别尚舒行,其心徘徊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