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耶律楚材
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
本无妄疾刚寻药,幸有回波好乞余。
方丈名山真碧海,含元古殿是皇居。
行人半老家何在,终日骑驴却觅驴。
耶律楚材号湛然居士,后人对他评价较高。《湛然居士集》王邻序云:“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或吟哦数句,或挥扫百张,皆信手拈来,非积习而成之。”《警世》诗以寻常物象入诗,诗通禅机,点出世人参禅病在骑驴觅驴,其实禅在心中,不贵他求。
首联直接点出题旨,读尽万卷诗书,学识渊博,依然不知佛法在哪里。唐代李渤读书万卷,当读到“须弥纳芥子”这一词时,无论如何亦不懂,须弥山怎么能装在芥子里呢?于是拜访智常禅师。禅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着?”(《五灯会元》卷三)其实世人参禅过于注重实相,而不知“道”之无量,难识真佛。颔联接着写世人妄念,本来没有病却去寻药,哪里能寻得到呢?好在迷途未远,可以回过头来寻求佛法。佛性无形无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颈联随之写了两句重复的话,方丈山在茫茫东海,含元古殿本身就是皇居。这里作者用了两典。“方丈”指传说中的神山。《史记·封禅书》云:“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含元古殿”指长安大明宫殿,高宗时建,后代唐代诸帝皆在此。这两句诗说明了世人过于注重外在的相,却忽视了实际的内容。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行人半老家何在,终日骑驴却觅驴”。通过这一比喻点出佛性就在自身,茫然求佛,却不知自身是佛。《五灯会元》里有则故事,有人问青峰禅师什么是佛?禅师告诉他“火神求火”。和骑驴觅驴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警世》诗通禅机,合乎禅宗顿悟学说,“汝等自身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得建立。”(《坛经》)此诗意在说明其旨,前四句指出世人的迷津,然后笔锋逆转,点出自身是佛,不可外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