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宝境界


元·尹廷高

恒河沙数渺难穷,过电浮沤转眼空。

帷有故家长不坏,黄花翠竹几秋风。

这是一首咏唱佛性常住的禅理诗。“一宝”,是以宝喻心之灵性。黄檗《传心法要》曰:“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佛性是永存不灭的;心性亦能不生不灭,是心性即佛性,也略称为“心”。可见“心”、“心性”与“佛性”乃同一个概念。因此《题一宝境界》,实际上是一首咏唱佛性的诗歌;而佛性是常住不坏的。

“恒河沙数渺难穷,过电浮沤转眼空。”这两句反手落笔,欲说佛性常住,先说万法皆空。首句“恒河沙数渺难穷”,“恒河沙数”指劫数。“恒河沙”,喻数量之多,《金刚经》曰:“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劫”乃大时间的计量之词。“恒河沙数”,形容时间极为长久。所以下面说“渺难穷”。次句“过电浮沤转眼空”,“浮沤”即水泡。“过电浮沤”是以电光水泡喻尘世的万事万物。“过电浮沤转眼空”句,乃化用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偈。在无量亿劫以来的久远时间里,世界的万事万物多么像电光和水泡一样为时短暂,转眼皆空。所以诗的首二句是以文学的语言,表达了佛家万缘皆空的教旨。

“惟有故家长不坏,黄花翠竹几秋风。”这两句直笔揭示佛性常住之意,而以竹与花的短暂反衬。“故家”指心性,也就是佛性。《顿悟入道要门》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物,故号法界之身。”万事万物总括起来可谓之“法界”,而法界之万事万物乃“心”所生出,所以“心”、“心性”可谓之“故家”。“唯有故家常不坏”,即指佛性常住不坏。《起信论义记》中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常住不坏。“涅槃八味”中有所谓“常住”、“不老”、“不死”、“不动”,说的都是佛性,也即心性的永恒性。而心性的这种永恒性,衬之以黄花、翠竹在无量劫以来,于秋风霜雪中不知多少次的荣枯生死,便更可显示出心性的永恒与常住了。“唯有故家常不坏,黄花翠竹几秋风”,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位佛法信仰者,对于佛性常住、涅槃永恒境界的倾心向往之情。

这首诗所咏唱的禅理很简单,但是由于诗人的艺术手法较为高妙,读来亦颇有点滋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