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观音寺


元·王沂

紫罗山口梵王宫,一树凌霄自在红。

我悟色空心似水,禅床闲卧月明中。

此诗意在阐明禅理:色空。色是指世上有形万物,无色也就是万物皆空。

诗意很简单,紫罗山口有座肃穆的观音寺,凌霄树红花绽放,而我感知世态一切空幻,心静如死水,在明月之下,悠然地卧坐在禅床之上。诗人写凌霄灿烂意在和心静似水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他沉浸的静寂不是世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繁华尘世喧嚣中悟到空理,这是饱尝世事艰辛之后的精神寄托。王沂延祐初进士,在宦海中沉沉浮浮,老年正赶上元代社会矛盾的激化,转侧于兵戈间,返归自然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五灯会元》卷三中鸟窠道林禅师与白居易的对话颇能说明这个问题,白居易拜访禅师,看到禅师栖身于枝叶繁茂的松树之上,便问他:“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白居易在这里没有悟到险,而王沂已意识到“薪火相交”,作为封建士大夫无能力改变现状,只能转向静空,返照自身,追求佛性。闲卧月明之中正是他顿悟佛法的自身体验。

诗作正是禅宗强调的“顿悟”,对待一切事物不生憎爱,没有取舍,没有利益的得失,安闲恬静,追求心灵的虚空,得养天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