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一)rǎng①排除。《大雅·皇矣》三章:“攘之剔之,其其柘。”孔《疏》:“攘去之剔翦之者,其为木、其为柘木之材也。”朱熹《集传》:“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山桑也。”陈奂《传疏》:“攘、剔,皆除也。”②盗窃。《大雅·荡》三章:“流言以对,寇攘式内。”孔《疏》:“为流言以遂成其恶事者,又寇盗攘窃为奸宄之人,王信任之使用事于内。因其亡失曰攘,盗窃则总名,故《笺》以盗窃配之。”(二)ràng 古“让”字。礼让。《小雅·甫田》三章:“攘其左右,尝其旨否。”马瑞辰《通释》:“攘,古‘让’字,此诗攘,即揖攘字。谓田畯将尝其酒食,而先让其左右从行之人。”一说,通‘饷’,xiǎng。用酒食款待。郑《笺》:“‘攘’当读为‘饷’。饷其左右从行者。成王亲为尝其馈之美否,示亲之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