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僧


明·朱朴

行云无定踪,流水向何处。

中有得道人,无来亦无去。

“云水僧”,就是行脚僧,也叫游方僧,即四处游历,拜师学法的僧人,因其行踪不定,如行云流水一般,故称之为“云水僧”。这首诗便是特地咏唱云水僧的诗歌。

“行云无定踪,流水向何处。”这两句以云水喻僧。行云,从来就没有定踪,随风而行,飘哪在那;流水古来就没有定处,总是向着低处,流哪在那。以云水喻游方僧,形象生动,道出了拜师学法僧人的行动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踪迹不定的特点。“云水僧”的称号,正是由这个意思产生的。云的随风而动,水的每趋低下,多么像游方僧人慕法而往,四处拜师求道,历尽辛苦。所以诗的首二句,不但突出了云水僧的踪迹不定,字里行间也透出了对云水僧为求佛法,辛勤辗转四方的由衷赞美之情。

“中有得道人,无来亦无去。”写云水僧得法后的思想境界。“得道人”即云水僧。“无来亦无去”,是以得法后的思想境界,观照以前四方来去求法的行动,觉得自己原本就没有来去。为什么呢?万法真性本空,是佛教的根本观点之一。万法既空,色身(人的肉体)当然也是空的。色身既空,其生死寂灭,动静去来,便一切皆归于一“空”了,因而也便无所谓去来了。《金刚经集注》曰:“佛言,若人有言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即不解佛意也。何故,只如众生妙性,还有来去坐卧否?众生亦如是,如来亦如是,往来坐卧四威仪中,常住寂灭,若有动者,即云不解所说义。”可见“无来亦无去”是云水僧得法之后的精神境界。从这种“无来亦无去”的精神境界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云水僧得法之后,完全不以辛苦求法以意,反而充满着内心欣愉的情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