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首


明·法杲

其一

于事或出或处,在世若居不居。

梦去形骸外物,醒来天地吾庐。

其二

形是死生逆旅,心为天地邮亭。

人智露盘汉武,吾贤荷锸刘伶。

其一是一首表现佛家随缘自适、安时处顺生活态度的诗歌。

“于事或出或处,在处若居不居。”“或出或处”,即进退出处,有为无为,在思想上并不强求,无可无不可。“在世若居不居”,即寄形体于尘世之上,而精神却非常超脱,于尘世的一切不系于心。这种处世态度显然与儒家大相径庭。儒家处世,讲博学,务修德,力求有所作为,即便不能,退而也要独善其身,处穷而不乱。因而对于人生的出处进退,儒家视为人生之大节,毫不马虎苟且。儒家之所以如此,乃是由其人生的现实态度决定的。佛家则不然。佛教认为人生乃一个充满着数不尽痛苦的历程,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可易移的过程,其间无一不是痛苦。还有一生之中欲求者得不到,恩爱者偏别离,仇恨者偏相见。如此种种的痛苦有朝一日经受殆尽,再看此身终归何处?还不是像《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的归之于空无吗?何况人生之苦,皆由前世所定,今世的一切努力,无济于事。正如苏东坡的两句词所说的“事皆前定,谁弱并谁强”。既然人生既苦且空,万事前定,努力无用,那么人所能选择的,便只有随缘自适,安时处顺了。“于事或出或处,在世若居不居”,毫不强求,毫不抗争,这正是佛家处世态度的生动表达。

“梦去形骸外物,醒来天地吾庐。”“梦去”与“醒来”对偶成文,“梦去形骸外物”,即人进入梦乡后神离躯体而去,使躯体成为心神以外的东西了。这与庄子所说的“外形骸”意思相近似。“醒来天地吾庐”,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所说的“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这两句所表现的精神境界,是对于形骸的不执著于胸,任诞放达,超然自在,与前两句随缘自适的处世态度相互辉映,与儒家那种孜孜以求,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何其不同。

处世态度是与世界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佛门的这种处世态度,本于其对世界的宗教的解释。

其二是一首讲身命关系,心物关系的诗。身命关系,就是躯体和生命两者之间的关系;心物关系,就是思想与物质,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形是死生逆旅”,是讲身命关系的。“逆旅”就是客舍。“形是死生逆旅”,形象地将躯体比作宅舍,生命比作过客;生似客居舍,死如客离宅。对身命关系的这种看法,佛经中常常可见。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善男子,所谓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法句经》卷下亦说:“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唐初诗人王梵志也有诗说:“此身如馆舍,命似寄宿客。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民间流行的观念恰巧也是如此。《朝野佥载》卷二载:“余杭人陆彦,夏月死十余日。见王,云:‘命未尽,放归。’左右曰:‘宅舍亡坏不堪。’时沧州人李谈新来,其人合死,王曰:‘取谈宅舍与之。’彦遂入谈柩中而苏。”董解元《西厢记》亦曰:“性者我也,身者舍也。”可见对身命关系的这种看法相当广泛。

“心为天地邮亭”,讲的是心与物的关系。“天地”,即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邮亭”,就是古代投递邮件的邮电所。佛教以为心不应执著于万物,因而修得佛道者,万物不应滞留于心中,这就像过往的邮件决不会滞留于邮局一样。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无相,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于相而离相”,“于念而离念”,“念念不住”,一句话就是“于一切法上无住”,也就是万事万物不留存于胸中。如来佛所说的“不应住色生心”,也是心不存留万物的意思。可见若真正做到了“心为天地邮亭”,此心便是佛心。苏东坡在贬往黄州途中,倍受痛苦的磨折,在佛前发愿:“平生种种心,次第去莫留。”苏东坡想要达到的境界,实际上就是万物不留存于心中,他要忘我兼忘世,以摆脱痛苦和烦恼。所以作到了“心为天地邮亭”,便可达到无痛苦、无烦恼的境界。佛教要人脱离尘世,万缘皆空,也就是要人达到这一修养目标。

“人智露盘汉武,吾贤荷锸刘伶。”是以上面所讲的佛理论事论人。汉武帝在长安铸铜人,捧铜盘以储露水,武帝以碎玉和露水食之以求长生。武帝这种作法世人以为聪明,其实他欲求长生不死,永远据有躯体这所宅舍是绝对不可能的。诗人以为倒是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比汉武帝强得多。刘伶对躯体看得很淡,《晋书·刘伶传》说他:“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刘伶不像武帝那样迷恋形骸不舍,这才是最大的聪明,应该称之为贤达。

附带说一点,佛教视现实世界为“苦”、“空”,追求脱离生死苦海的永恒涅槃;在身命关系上又以躯体为宅舍,而精神可以不灭。故此佛教僧徒在生死问题上比任何宗教都显得镇静自若,常常视死如归,且甚或求死以达涅槃永恒的境界。这样的思想,都与对生死的认识有很大关系。王梵志有诗说:“人生能几时,朝夕不可保。死亡今古传,何须愁此道。”便是很好的例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