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同钱抑之陈幼常寻郭外诸寺

同钱抑之陈幼常寻郭外诸寺


明·通凡

二妙青云姿,偕余发幽兴。

风日殊清和,郭外览名胜。

欲觅昔所遗,渡溪且穿径。

寺破僧转贫,碑荒字难认。

水西鸣磬残,林杪落霞剩。

三匝绕浮屠,无生愿言证。

这是一首游览诗。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可以分为三层。

首四句为第一层,写出郭寻寺。“二妙”,同时且同以才艺著称于世的两人叫“二妙”,这里指与诗人同游的钱、陈二人。“清云姿”,称誉钱、陈二人的资质高尚。“幽兴”,深长的兴致,形容三人出郭寻诸寺的兴致极浓。诗的首四句介绍同游的三位人物,钱、陈与诗人;天气,风和日丽,气温清爽;地点,郭外;目的,游览名胜之地,也就是寻访郭外诸寺。从介绍中可以看出,三人寻幽探胜,雅兴极浓。正因为兴致浓厚,故而不怕路途艰难,为下文具体写游览作好了准备。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游寺经历。“昔所遗”,表明郭外诸寺乃前代遗物。“渡溪穿径”,说明道路较远,涉水越阡,方可到达。然而到寺中一看,“寺破僧转贫,碑荒字难认。”“破”字,照应“昔所遗”,将前代遗留下来寺庙的那种殿堂破败,屋宇残颓,满目荒凉的景象尽呈于读者面前。“僧转贫”,则是寺破的必然结果。寺破说明香火不盛,供给乏困,故而僧人转而变得贫困不堪。“碑荒字难认”,则转换一个角度,说明寺庙历时久远,碑残石裂,更增加了寺庙荒凉冷落的景象。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写离寺心愿。“水西鸣磬残”,“水西”,照应前面的“渡溪”二字。“磬”,即钟磬,佛经中一般称之为犍稚,用檀木或桐木做成,打击发声以集合僧众。“鸣磬残”说明天色已晚,寺中集合众僧的钟磬之声已经响过了,僧人晚间的佛法修习已经开始了。“林杪落霞剩”,即晚霞挂在树杪上,天色已是傍晚时分了。“三匝绕浮屠,无生愿言证”,“浮图”,即塔,是寺院中放僧徒灵骨之所。“无生愿言证”,即诗人希望能证入“无生”的境界。“无生”即涅槃,是佛教僧徒毕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达到了涅槃真如之境以后,即可以完全超脱生死轮回,进入常乐我静,不生不死的永境境界。因此,佛教称涅槃真如之境叫“无生灭”之境。“无生愿言证”,表明诗人倾心向佛,是游历诸寺之后准备离去时发出的誓愿。

这首游览诗,紧紧围绕诸寺运笔,按寻寺,游寺,离寺顺序,把浓厚的游览兴趣,丰富的游览经历,和离寺时的崇高心愿有条不紊地织进诗中,使全诗层次井然而意兴悠深,可谓一首较好的游览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