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爱新觉罗弘历
不会诗文不解禅,果然默默似全天。
半生尘世半世佛,可号山僧可号仙。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乾隆皇帝,其在位六十年,数次巡游江南,留下许多诗篇。这首诗也是巡游江南时所作,诗后《自序》云:“兴洞别号默默,年五十始出家,今百有一岁矣。清健如少年,故为句以赐之。”可见此诗主要是称许兴洞和尚禅修之精深。兴洞和尚,姓名不详。汤士奎《炙砚琐谈》云:“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宏济寺有老僧默默,余见时年一百三岁矣。乾隆辛未,翠华南幸,赐诗云云。”据此可知诗题中的“永济”即南京燕子矶的宏济寺。
诗的前两句“不会诗文不解禅,果然默默似全天”,根据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乾隆称赞百岁高龄的兴洞和尚深悟禅理,早已打破樊笼第一关。所谓“不会诗文不解禅”,语似贬而意在赞,兴洞和尚既不像诗僧那样以诗文交结权贵、附庸风雅;也不像苦行僧那样尘禅诵经,用功勤修,而是整日“默默”无言无闻,一任尘世嚣嚣,春来冬去。此时的兴洞,外似不修,内则智慧洞明。乾隆因此而感叹,兴洞五十出家,今年过百岁,恰好是“半生尘世半世佛”,红尘中游戏了五十年,又做了五十年和尚,悟破禅机,“山僧”若悟,就是仙佛;佛未觉悟,还是山僧。兴洞既“可号山僧可号仙”,即如《坛经》(三〇)所云:“故知不悟,即是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
做为帝王,乾隆赐诗给兴洞和尚,一是有感于兴洞年过百岁,“默默似全天”,为有道高僧,二则是借机宣扬禅理,弘扬佛法。“不会诗文不解禅”之句,将禅宗顿悟法门开示于众,希望借王权之威来点化众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