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


南朝·宋·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山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石壁精舍是始宁墅附近的僧房,灵运《游名山志》云:“湖(巫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涧凡有五处,南第一谷,今在所谓石壁精舍。”

这是一首借山水之景来阐发禅理的五言古诗。诗中把写景与说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寻味不已。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开头四句总叙山水娱人。石壁的山水林泉,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各呈现出清妍的姿态,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故迟至傍晚才想起回家的事。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点明出谷与登舟的时间,说明此时此刻正在还湖途中。“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四句铺写云雾弥漫的黄昏景色。“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二句巧用了“敛”、“收”二字,使这客观的自然景物染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请看,林壑在执著地伫望游子远去的小舟,而暮色却毫不容情地将它悄然“敛”去;云霞那么痴情地伴着诗人归途,而浓暗的游氛却偏偏将它驱散。它们是多么恋恋不舍地与诗人分手啊!“芰荷”二句也是把无思维的芰蔓荷叶,菖蒲稗草写得像人一样有情有意。它们在黄昏的湖面上相互映照、相依相欹,随风摇摆。在这里,由于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林壑、云霞以及芰荷,蒲稗都被赋予人的意念,人的感情,就使物我界限在艺术想象中沟通了,物我浑然一体了,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那清灵明澈的境界中,被那一种充溢在黄昏的湖畔山峦间的、略带伤感的情思所深深感动。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写诗人舍舟登岸,高卧于东窗之下,自然是心满意足了。

如果仅写到这种徜徉山水的主观感触,那么,灵运的山水诗与单纯的风景诗就谈不到什么差别,也就失去了特色,仅仅再现了一种景观而已。作品之妙,在幡然一转,来抒写高深的人生哲理。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言如果思想感情淡泊自甘,就会将外物(功名富贵之类)看得很轻;只要不背理,才能惬意。这就是灵运领略大自然后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禅理。禅宗主张对人生采取超脱的审美态度,认为“一切声色事物,过而不留,通而不滞,随缘自在,到处理成”。“春有白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灵运淡思虑,超功利这一系列人生的哲理与禅宗对人生采取的态度无疑是一致的。无怪乎他要坚守节操、隐逸遁世了。“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这最后二句寄言保全生命的人,要按“虑淡”二句所阐明的道理去做。

此诗大约作于景平元年(423)秋天至元嘉三年(426)这一时期。当时诗人辞去了永嘉太守的职务,回到故乡始宁县的庄园中。为了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越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诗人与活泼盎然生意的大自然打成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才创作出这首具有独特风格的篇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