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刘孝先
飞镜点青天,横照满楼前。
深林生夜冷,复阁上霄烟。
叶动花中露,湍鸣阁里泉。
竹风声若雨,山虫听似蝉。
摘果仍荷藉,酌水用花传。
一卮聊自饮,万事且萧然。
这首诗以清新流丽的语言,细腻形象的感触描绘了金华山草堂寺的秀美景色。全诗重在自然景物的传神描绘,但其中流露了诗人身处佛境时那种身心两忘,万事索寞的超远情绪,明显受到佛家人生观的影响。
诗从写景入手,细摹精绘草堂寺的所见所闻。金秋月夜,银辉满寺;皎月点天,烟霭腾腾,给草堂寺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清静的色彩。山峦林木,栋宇楼台,花露竹风,鸣湍虫嘤,远近相映,动静交互,共同组成了一幅林野山寺图。全诗着意于意态的刻画,如“竹风声若雨”,风吹叶动,簌簌作响,犹如细雨萦帘,声近耳边,比喻新巧形象,写景细微传神。这种意态的刻画,既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又传导了佛寺清幽的独特神韵,置身其间自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万事且萧然”的索寞之情和超远之意。
此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的细腻传神。它在构画草堂寺景色时能够从大处着笔,往细微处刻画,调动听觉和视觉等感官体验而突出意象的意态。如前四句所写之景,清冷幽旷;而中间四句则意动新鲜。既使笔下景物具有层次感,又使全诗意象保持了完整性,称得上是巧笔佳制。
全诗重在写景,但无处没有情的显现。表面看来诗全是写景,只有后两句直接写情。而实际上前面写景是为了后面更好地抒情,后面的写情则是画龙点睛,使若隐若现的暗情落到实处。因此,细读全诗那“万事且萧然”的情感就会扑面而来。佛境的清幽与诗中表现的清寂便这样交融互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所以说佛教人生观在诗中的表现亦是异常突出的,只不过它不像其他宣佛诗那样明白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