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陈·徐孝克
戒坛青石路,灵相紫金峰。
影近皈依鸽,餐迎守护龙。
晨朝宣宝偈,寒夜敛疏钟。
鸡兰静含握,仁智独从容。
五禅清虑表,七觉荡心封。
愿言于此处,携手屡相逢。
这首禅诗的作者徐孝克,陈宣帝时任国子祭酒,与著名诗人江总经常赋诗唱和,诗题中的“令君”即指江总,时江总为尚书令,亦有《入摄山栖霞寺诗》、《游摄山栖霞寺诗》、《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并同游群彦诗》、《静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诗》等与徐唱和。徐江二人俱为达官贵族,仕宦得意,因游寺而生禅思,可见栖霞寺景幽清雅,其境已至禅寂妙处,能使名利场中人返照各自本来面目,扫却诸般烦恼。
诗的开头两句,写栖霞寺矗立在“紫金峰”顶,“青石路”盘旋而上,“戒坛”、“灵相”,点明佛寺所在。“影近”以下数句,诗人将寺中景物与佛家思想结合起来,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佛法的无边和对栖霞寺的向往。天上飞的白鸽、佛殿柱上绘的飞龙,清晨和尚的诵经声,夜间断断续续的钟声,这一切构成佛寺禅寂的境界,仁智的儒者于此时会情不自禁地皈依,向往这超凡出俗的地方。
“五禅清虑表,七觉荡心封”,诗人由栖霞寺禅悦之景而生禅修之心。所谓“五禅”,指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这五昧禅,诗人意在“最上乘禅”,即如来清净禅。据《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诗人要借此而修,清除一切烦恼。诗中所谓“七觉”,即七觉分之简称。依此而修,一以智慧拣择法之真伪,二以勇猛之心离邪行真法,三由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断除身心粗重,使身心轻利安适,五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六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七则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从而获得真如。所以,诗的最后两句“愿言于此处,携手屡相逢”,照应诗题,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希望同江总一起再来栖霞寺修禅悟道的愿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